腹主动脉夹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线抗疫群英谱张红霞抗疫一线的巾帼0号
TUhjnbcbe - 2023/6/14 20:33:00

身姿挺拔、清爽干练,还未开口,笑容便写在脸上,浑身透着优雅。可一说话,快言快语一句紧接一句,做起事来更是干净利落。眼前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副主任医师张红霞,是一位生死战场久经考验的老兵。

医院急诊科主任7年,她熟练掌握心脑血管病变、严重消化道出血、重症胰腺炎等10多种急重症诊治本领,上百次带着患者走出*门关……

因为张红霞精通医术“一专多能”,应战沉着冷静,善带团队乐于攻关,像极了导弹发射的“0号手”指挥长,官兵把这位干练不拖沓、倔强不服输的急诊科主任称作巾帼“0号手”。

出征武汉,张红霞担任医疗组长,战“疫”一线与死神博弈,收治率和出院率稳居全科第一,大家都说,这个“0号手”,真是不一般!

张红霞自信而坚定地谈起患者收治情况。摄影:赵法胜

激情如火

没见到张红霞时,就听了她的不少故事。在战友七嘴八舌的讲述中,护师曹娟娟的话让笔者印象最深:“她什么时候都激情满格,血液像烈酒一样,一点就着。”

接到驰援湖北的通知,一直处于“备战”状态的张红霞,第一时间向组织请战:“此役凶险,如果急诊科有一个人去,那就是我!”

第一批收治患者入院,张红霞负责拟制计划,她把首例患者收到自己名下:“救治新冠患者尚有很多未知,风险大,我先来!”

张红霞正在穿戴防护用品,准备进入“红区”。摄影:赵法胜

这股闯劲拼劲,并非只发生在战“疫”一线,张红霞的*旅岁月留下无数这样的记忆。

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张红霞凌晨3点接到“组织医疗队去玉树,你能去吗?”此时丈夫出差在外,望着身边酣睡的儿子,她犹豫了一下:“没问题!”她连夜把孩子托管给同事,天不亮就随队出发了。张红霞上车时才发现,自己是医疗队唯一的女医生。

一天上午,海拔多米的村庄打来求救“一位80多岁的藏族老人伤势严重,急需救治。”张红霞二话不说,拔腿就往那儿赶。为老人处置完伤口,又和同事对全村进行了巡诊,摸着夜色才返回营地。劳累了一整天,刚躺下就赶紧吸氧补充体力,第二天她又元气满满地出现在救灾一线。

时隔不久,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张红霞再次主动请缨:“我有经验,让我去!”

敬业如痴

感染十四科,患者收治率在光谷院区排名第一;张红霞带领的医疗组,收治率在感染十四科位居榜首。

自打到了武汉,张医院,“晨曦出发、戴月而归”成为常态。张红霞也觉得累,但她说:“既然不舍千里而来,就得对得起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张红霞正在认真处理患者病历。摄影:赵法胜

当初,在消化科当医生的她,临危受命担任急诊科主任,“跨科”困难重重,几乎需要“重头再来”。

千钧重担加身,一宿辗转未眠。面对困难,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张红霞选择了前者。半年时间,她瘦了20多斤,啃下一块块“硬骨头”,科室当年步入先进行列。7年过去,张红霞中医西医并重,内科外科兼通,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深静脉置管、脑外伤处理等“十八般武艺”皆能操作,成为急诊急救一线的“全能号手”。年,她荣膺全国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

有一次,急诊科来了一位病人,捂着肚子喊痛,可心电图、CT等检查一切正常。张红霞猛然想起曾遇到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惊出一身冷汗。她赶紧为患者做“血管造影”CT增强检查,果然不出所料。由于诊断精准、救治及时,患者最终化险为夷。至今回想起来,张红霞仍心有余悸:“这种病处置不当,分分钟要人命。”

如此惊险的情况,也在“红区”上演。一位80多岁的高龄患者,入院检查病症并不重,可精神萎靡不振。张红霞对比入院前各项指标发现,存在从普通型向危重型发展的“细胞因子风暴”,她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线抗疫群英谱张红霞抗疫一线的巾帼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