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肌梗死造成青壮年猝死的新闻却频频出现。去年,年仅44岁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就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这消息一爆出就有许多人叹息不已。我们在叹息的同时也在反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心梗年轻化?
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年到年,25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35到44岁人群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三年中增加了31.8%。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和老年人有所不同。专家解释说:“供应心脏的血管有三根,年龄较大的患者一般是多根血管病变。但青年人的病变比较简单,血管狭窄并不严重,一般就是因为压力大、紧张、抽烟等,造成一根血管的某一处破裂,堵塞血管,年轻病人的猝死,最多的就是这种情况。这部分人如果发现及时、抢救及时,预后比老年人要好很多。”
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57.8%,其中以冠心病猝死占比最高(55.2%);21.6%为肺源性猝死,9.21%为脑源性猝死。此外,心肌病猝死为6.8%,心肌炎猝死为5.8%,肺栓塞维4.9%。
在猝死的例青年人中,最常见的是心肌病(23%)和心肌炎(16%)。冠心病占12%。其他还包括胰腺炎和骨折引起的脂肪性肺栓塞等。有既往病史者中,高血压最常见,占38%,30%有心脏病,24%有糖尿病。与猝死有关的最主要因素为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其次为饮酒和过饱等。30~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其生理上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时期;社会中又正值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嗜烟好酒,容易产生“三高”,出现以冠心病为首,其次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导致的猝死。猝死的预防需要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同时应戒烟限酒,注意极端气温影响,适当运动,重点是控制“三高”。心梗发作前有哪些信号
一般来说,心梗在发病前都是有蛛丝马迹的,只不过是有些人很在意自己的身体,而有些人不在意,诸如胸痛、胸闷等症状。此外,是否特别肥胖、有没有抽烟的不良嗜好、家里有没有病史因素也很重要。
除了上述各种症状外,非典型性部位的疼痛,比如嗓子疼、牙疼、下颌疼、脖子疼、肩疼、背疼、上肢疼、上腹痛等,这些也可能是心梗的前兆,应及时检查。
病例介绍
医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