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9月16日,中国台湾艺人*鸿升(艺名“小*”)去世,年仅36岁,舆论认为其死因系在浴室滑倒撞到头,无人发现救治不及时离世。
9月20日,*鸿升的经纪人透露,其真实的死亡原因,其实是主动脉剥离(又称主动脉夹层)造成血管阻塞。
一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65%~70%在急性期死于心脏压塞、心律失常等,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
二
主动脉夹层病因
01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主动脉夹层由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占70%~80%,高血压可使动脉壁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弹力纤维常发生囊性变性或坏死,导致夹层形成。
02
结缔组织病
马方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Erdheim中层坏死或Behcet病等。
03
先天性心血管病
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所继发的高血压或者主动脉瓣二瓣化。
04
损伤
严重外伤可引起主动脉峡部撕裂,医源性损伤也可导致主动脉夹层。
05
其他
妊娠、梅*、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等。
三
临床表现
01
疼痛
大多数患者突发胸背部疼痛,A型多见在前胸和肩胛间区,B型多在背部、腹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起病后即达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样。少数起病缓慢者疼痛可不显著。
02
高血压
大部分患者可伴有高血压。患者因剧痛而呈休克貌,焦虑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率加速,但血压常不低甚至增高。
03
心血管症状
夹层血肿累及主动脉瓣瓣环或影响瓣叶的支撑时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突然在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脉压增宽,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可引起心力衰竭。脉压改变,一般见于颈、肱或股动脉,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反映主动脉的分支受压迫或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
04
脏器和肢体缺血表现
夹层累及内脏动脉、肢体动脉及脊髓供血时可出现相应脏器组织缺血表现,肾脏缺血、下肢缺血或截瘫等神经症状。
四
易患人群有哪些?
01
高血压人群:
并非所有高血压病人都发生主动脉夹层,但临床上观察到大部分主动脉夹层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而且高血压控制不佳。
02
肥胖人群:
主动脉夹层有很大部分比例是肥胖病人。
03
不良生活习惯者:
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进一步诱发高血压的发生。
04
脾气急躁者:
主动脉夹层病人大部分有脾气急躁的性格。脾气急躁者容易产生瞬间高血压而导致血管爆裂,从而引起主动脉夹层发生。
05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
如一些罹患主动脉夹层的运动员都是马凡综合征患者,先天性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缺失而导致主动脉夹层发生。
五
日常预防更重要!
患上此病,很多人都因为救治不及去世,所以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多加注意,尤其是血管本身就比较“脆弱”的高危人群。
01
调理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平和心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尤其对于伴有主动脉瓣二尖瓣化畸形和马方综合症的患者更应限制剧烈活动。
02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等危险因素,减少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冲击,另外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
03
定期体检复查:
一方面可及早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监测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情变化。
最后要提示大家的是,天气转凉后也到了主动脉夹层的高发期,因为早晚温差较大会引起血管突然收缩,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波动,一旦血压波动过大,血管壁容易受损,引起主动脉夹层发生,所以,别忘注意保暖。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尽早预防!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