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一个中学生说:“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
一个中年男人说:“25岁,那时你还有用不完的精力,现在一到晚上9点就昏昏欲睡了。”
有家庭主妇说50岁,因为孩子成家后就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还有人期盼悠闲的退休生活......
人们往往在年少时憧憬长大的自由,长大后怀念年少的无忧。但其实,每一个年纪都是美好的,我们无法选择年龄,但我们可以活在当下。
我们的祖先对此有着自己的智慧。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们都赋予其一个美好的称谓。
它告诉我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却有正当最好的年龄。
赤子(0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襁褓(0-1岁)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2-3岁)
“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今天,人们仍常常用“孩提时代”形容自己的童年。垂髫(3-9岁)总角(9岁-13岁)
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新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古代的女孩从12岁开始便可以戴发饰,装扮自己。及笄束发(15岁)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女16岁)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两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称。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如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现在看来是个尴尬的年纪,古人却赋予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称谓──花信年华。光听着就很美。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弱冠(男子20岁)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冠”。而立之年(30岁)
几千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从此“三十”就成了中国人衡量男儿是否有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古时的男子比今天成家立业得早。他们15、16岁即可婚娶,20几岁就儿女绕膝,不到40岁便儿孙满堂,所以三十而立,在那个年代算是应当之事。不惑之年(40岁)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会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也不会因诬言而颓废。知天命(50岁)
“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是对得失淡然。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60岁)
古时用干支纪年为六甲子。因为它以天干与地支依次循环搭配,六十周而复始,所以也称“花甲子”、或“花甲”。后来也用“花甲”或“花甲子”代称60岁。耳顺: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杖乡:意思是六十岁可以拄行走于乡里。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之年
(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七十岁的代称。致事、致*是一个意思,即辞去官职,也叫致仕。“悬车”也是致仕的意思。古人一般都到七十岁时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而悬车。耄耋之年(80——90)
耄耋(màodié)80~90岁称耄和耋,也用作对老年人的泛称。尢以九十岁称谓多。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期颐、人瑞(岁)
岁“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解说:“期颐,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期待的“期”就是需要的要。人们常常习惯于对年龄定性,把年轻称为生命中的最好年华,而把变老视为一种悲哀、垂暮、孤寂。但人生每个阶段有辛酸也有幸福美好,唯有珍惜当下,才是对这个年龄最好的诠释。活在当下,珍惜今天,才是人生最好的选择。1.武陟县举办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2.很犀利,很精彩,很多人!历时7天(9月23日—29日),武陟县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圆满落幕!3.武陟县文化馆安排部署中秋国庆节前重点工作4.非遗进景区文旅促融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