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夹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三生三世中隐藏的公务员考试常识
TUhjnbcbe - 2021/1/4 18:05:00

冬冬最近陷入《三生三世》难以自拔!你是否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我猜好多学员也都在追这个剧吧,毕竟这么好看~!可是公考临近,不看吧,心里难受!看吧,心里也难受……

其实,你每天追剧还真不是白看的,这里面隐藏的公考常识你都知道吗?如果这段时间以来你都是“白追”,可就尴尬了?

1第一题

夜华娶了素素,书中说道这样的话:人说万般皆是命,半点儿不由人,凡人的命由神仙来定,神仙的命则由天数来定,都逃不过一个时来运转,一个时变运去。

问题:这句话用哲学思想如何进行分析?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每个人在世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人生下来就已经注定得了,你做什么都没用。从哲学的角度说,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在浩瀚天空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人类命运的主宰。这种人生观全面否定人的力量,主张遇事随波逐流,不作努力。

拓展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就是哲学的*性。

(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根本观点是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并且认为这种或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同时也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当成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其局限性和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真正把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虚构出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2第二题

“我终是知道了,叠字与否并不重要,四海八荒,总是会有一个人,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他会把你的名字叫得婉转温柔,荡气回肠。而这个人,一定就是值得你越过万世浮华寻他。”

“四海八荒”在剧中多次被提及,那么问题来了:“四海八荒”究竟是指什么呢?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拓展

三山、四海、五湖、六合、八荒、九州都指哪些?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易经上是指渤海、*海、东海、南海。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九州: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3第三题

剧中除了折颜以外,四海八荒医术最高的恐怕就是天宫里的药王了。

天宫中的药王我们凡人不得见,但在我国古代却真有一位被尊称为“药王”的人,请问他是谁?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涉及解*、急救、养生、食疗,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等,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

拓展

我国古代中医药学重要人物及历史贡献: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著有中医典籍《难经》。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发明麻沸散、五禽戏(虎,鹿,熊,猿,鹤),著有《青囊经》。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葛洪,东晋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抱朴子》。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历经27年,完成巨著《本草纲目》。

4第四题

素素跟夜华简直太虐了,尤其是看到挖素素眼睛那一段!!恨不得跳进电视里把素锦狂揍一顿,把她扔下诛仙台!!!

那么,问题来了,素锦故意陷害素素,导致素素眼睛被挖,请问素锦这个行为属于以下哪种?

A.故意犯罪

B.过失犯罪

C.诬陷罪

素锦伤害自己的眼睛,在明明知道天归的情况下诬陷素素(哼,天归真的太不合理了),所以导致素素眼睛被挖,这属于主观上故意犯罪。

我国刑法中没有诬陷罪这一罪名,其全称为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国家机关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拓展

故意和过失是犯罪构成四要件中的犯罪主观方面。

故意分为两种,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是希望,追求结果的发生;后者是放任,即无所谓,发不发生都可以。

过失也分两种,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预见结果会发生;后者已经预见了,但自以为能够避免,也可能采取了一些措施(只不过没能阻止结果的发生)。

5第五题

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

每个月代表性的花是什么?

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莲花、七月凤仙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木芙蓉花、十一月山茶花、十二月腊梅。

6第六题

“我原以为自己的姻缘树乃是棵老铁树,批死了万万年也开不了花,今遭,这棵老铁树居然,居然开花了?且还开的一株并蒂花?!”

铁树开花很难得吗?

俗话说“铁树开花哑巴说话”,比喻事物的漫长和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热带地区,20年以上的苏铁几乎年年都可以开花,这与气候有关。

7第七题

白浅对阿离说:“你父君青春正健,那缪清公主也正是年华豆蔻,年轻男女思慕本就是伦常。”

“豆蔻年华”指多少岁呢?

豆蔻年华喻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该词语出自杜牧的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拓展

年龄称谓:

0岁:襁褓

2-3岁:孩提

7-8岁:始龀(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10岁以下:*口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束发(代指成童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30岁:而立(出自《论语·为*》)

40岁:不惑之年(出自《论语·为*》)

50岁:知命之年(出自《论语·为*》)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出自《论语·为*》)

70岁:古稀之年(出自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80~90岁:耄耋之年(出自《礼记·曲礼》)

岁:期颐(出自《礼记·曲礼》)

大家看剧别只顾沉迷在剧情中,还可以好好挖掘隐藏在当中的公务员考试常识哦~!

志公教育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生三世中隐藏的公务员考试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