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9日,在首席医疗官葛均波院士带领下,医院心脏团队倾力合作,成功完成SAPIEN3球扩瓣国内上市后的上海首例植入,取得在瓣膜介入技术开展方面又一创新突破。
德达心脏团队葛均波院士、葛雷教授等为患者手术
一小时生死时速,危重患者重获新生
接受此次手术的是一名71岁的老年女性患者,三年前超声查出主动脉瓣膜狭窄,近一年症状加重,不耐受长距离步行,既往合并有高血压、肾功能障碍(肌酐左右)。患者爱人介绍,一年前还可以陪老伴旅游,逛街,近一年症状加重,只能慢走很短的距离,因此只能待在家中,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和家属几经辗转,慕名来到医院,希望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
临床中患者的情况如果不行主动脉置换术,症状将急剧加重,而且很容易发生心衰或者猝死。患者来到医院后,医院第一时间为其安排全面的检查及多学科专家会诊,由于患者高龄且合并肾功能多种其它疾病,采用开胸换瓣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恢复期长。经过详细的评估并和患者充分沟通后,专家团队决定为其行微创TAVI手术治疗。
考虑到患者有肾功能衰竭,又有阵发性房颤病史,窦房结功能也较差。因此既要尽可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以减少对比剂的使用;同时,围手术期也要预防中风和避免安装永久起搏器。相较于此前国内广泛应用的自膨式瓣膜系统,葛均波院士和团队认为患者更适合SAPIEN3球扩式瓣膜。
SAPIEN3球扩式瓣膜系统年6月在国内上市,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大的中心率先开展,上海市尚未开展该瓣膜的商用植入。医院专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与创新,SAPIEN3球扩式瓣膜系统国内上市后,便积极开展引进这一瓣膜系统的相关工作。
患者无疑是幸运的,为她主刀的医院首席医疗官葛均波院士,是我国最顶尖的心血管专家之一,同时也是我国TAVI治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在TAVI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特聘专家葛雷教授,以及周达新教授等参与此次手术的术者,均是具有深厚造诣的心血管介入术者;为确保万无一失,此次手术还邀请到SAPIEN3全球带教专家、来自丹麦的LeifThuesen教授现场支持。
葛均波院士与LeifThuesen教授、葛雷教授等专家探讨手术策略
鞘管植入、跨瓣、瓣膜释放......凭借术前充分的准备和丰富的经验,仅仅用时一个小时,葛均波院士和团队成功完成手术。
“虽然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但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不到半小时患者就苏醒了,从目前监护数据来看,没有发生任何血管并发症。”葛均波院士和葛雷教授术后介绍了患者情况。
葛均波院士、葛雷教授术后接受采访
“手术之所以成功,可能和我们术前充分分析患者情况,同时选择了适合患者的器械,以及SAPIEN3优异的临床表现,还有我们术者的经验技术这些有关。”葛雷教授如此总结此次手术至胜的关键。
高水平心脏团队,为生命保驾护航
“今天我要感谢德达心脏团队的伙伴,他们给了我有力的后盾支持!”手术结束后,葛均波院士特别对德达心脏团队心外科、影像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及护理部等各部门的伙伴致以感谢。
动脉瓣介入治疗(TAVI)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革命性技术,为广大瓣膜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该技术操作复杂、风险大,对医疗团队的临床经验、技术能力、整体配合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苛要求。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医院先进的硬件设施和高水平的医疗团队。作为一家以心血管疾病为重点、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国际化高品质医院,医院拥有高端的导管室及复合手术室、现代化的影像设备;同时,在葛均波院士、孙立忠教授等全国学科权威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先进诊疗水平的“心脏团队”。为成功开展TAVI等高精尖心脏诊疗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
成功为84岁高龄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腹主动脉修补术;为左主干四分叉病变,中段至远端段狭窄95%的八旬老人成功进行介入手术;为患有胸腹主动脉夹层瘤,主动脉直径接近8厘米的准妈妈成功手术,最终保障母子平安......
医院建院以来,在心脏团队在各学科部门的紧密合作之下,攻克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难题,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奇迹。
截至目前,医院已完成了余例心脏手术,其中很大部分为高难度,复杂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快速康复等各项主要指标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心系患者德达天下
“给病人提供好的治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让他们有尊严的生活,有尊严的回归家庭,照顾好自己,回归社会。”葛均波院士在很多场合,和大家分享过他对医学真谛的理解。
此次手术成功为患者搏得新生,无疑是葛均波院士对他所理解的医学真谛的又一次践行。
葛均波院士所追求的医学真谛,与“德达心脏团队”想要践行的使命不谋而合。医院基于国际先进的跨学科“心脏团队”诊疗模式,构建高素质心脏医疗团队,坚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的人性化服务旨,基于各学科综合决策而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去更好的疗效及更高的生活质量。
德达对患者温暖的人性化关怀,让很多曾经在医院就医院”冰冷“的印象。“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优质的就诊环境、专业的临床与护理团队。”这是很多医院“不一样”的医院。
期待未来,“不一样”的医院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意外惊喜。
术者简介
葛均波院士
教授,医学博士,首席医疗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泛血管研究所所长、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国际冠心病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上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他对“心肌桥”的突破性发现,更是震惊了医学界。年他在国内首先开展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年国内首先开展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MitraClip,开创并应用“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他在血管内超声研究、新型冠脉支架研发、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擅长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闭塞性病变,分叉病变;心脏瓣膜病: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二尖瓣重度反流);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以及冠脉肺动脉瘘,冠脉窦心室瘘,主动脉肺动脉瘘,肺动静脉短路等疑难杂症。葛雷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特聘专家
内科学博士,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学组委员,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培训导师,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委员(FSCAI),亚太心脏介入学会委员(FAPSIC),亚太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俱乐部(APCTOClub)创始委员,中国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秘书长。
葛雷教授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两次在韩国AngioplastySummit暨亚太TCT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在国际上首次阐明分叉病变Crushing支架技术最终球囊对吻的重要性,首次报道药物洗脱支架在退化大隐静脉桥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连续5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长期从事高危、疑难冠心病介入治疗,致力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普及和规范教育。先后参与“亚太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俱乐部CTOPCI流程图”及“中国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PCI流程图”的制定。主编著作一部,副主编4部。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