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最后一场对决
高手过招!
难度“上天”的成语飞花令
让很多人直呼
简直是“神仙打架”
这些带成语的诗词你都会吗?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二首》李白(唐)
“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娉娉袅袅”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之一》唐?杜牧
“春风得意”“走马观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唐)
“虎踞龙盘”“天翻地覆”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占领南京》毛泽东
“明眸皓齿”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归不得。
——《哀江头》杜甫(唐)
来看最后的决战时刻
看了这个节目,你会明白,为何我们要坚持读诗。因为,诗词能养人!出门看见飞鸟成群,有人只会喊“哇,好多鸟”,而有人却可以吟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若没受过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看花便只是花,听雨依然只是那雨罢了。如何从日常周遭事物,走入生活的美?缺了这份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淀,太难。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
市场上的诗词读本这么多
该如何选择呢?
《给孩子的好诗词》
共3册
跟小编以往推荐的诗词书籍不同,这套书没有太多复杂的历史背景故事,更多的是介绍诗词本身,以及针对诗词句子的注释。
书中只保留了诗词、字词注释、学习锦囊三个部分,适当加入部分人文地理延伸阅读,让孩子在极简的阅读中,最大程度地品读到诗词本身的精髓。
01
《跟着季节学古诗》一书伴四季
古人写诗词,常常离不开对四季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写,有太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都与“四季”有关。
*是这样说的: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
无论是“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艳”,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是“大寒须遣酒争豪”……大自然的变化,催生了一代代诗人的诗情。
确实,诗词之美和四季轮回之间是相互成就的,用心体会岁月痕迹的诗人,留住了四季中最美的瞬间。
本书作者巧妙地把四季景物和诗词结合起来,让孩子按照四季来学诗词,对孩子记忆诗词将大有帮助。
通过阅读,孩子们将走进大自然、观察天地间的美,吟诗于景,将诗词熟记于心。
春花: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梅花怒放,唯美的春景,一览无余;
夏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天的欢快与活力,仿佛跃然纸上;
秋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秋意中夹杂着思念,又惆怅又唯美;
冬雪: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雪与冰融化了腐朽,迎来纯净的新天地。
春华秋实、夏虫冬雪,在字字锤炼的诗句中,我们能捕捉到最细微的四季美景。
02
《跟着景点学古诗》一书走天涯
青山绿水,锦绣山河,当美景遇到了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让人流连忘返。《跟着景点学古诗》把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和诗词结合在一起,让孩子边读诗,边走过万水千山。
一路走,一路读,诗词和景色都会变得更立体和形象起来,孩子们也将记得更牢固。
滚滚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的磅礴与诗人的豪爽,融为一体;
神秘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庐山的神秘与奇丽,让人联想无穷;
*鹤楼:
“*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仿似穿越千年的愁。
每一处景,都有一段诗词的故事。孩子们除了读诗词赏美景,在书中还能学到很多人文、地理、历史知识,全面拓宽了知识面。让孩子在阅读中开拓眼界,走向远方。
03
《跟着民俗学古诗》一书载传统
《跟着民俗学古诗》中,诗人和词人们将用诗载传统:从元日、立春、惊蛰、元宵,到春分、上巳、寒食、谷雨;从立夏、端午、七夕、白露,到重阳、腊日、冬至、除夕。
这些承载着浓浓传统文化的节气和民俗,是孩子了解传统、体味历史的最好方式。让孩子读这些流传千年的诗词,将让他们有机会重温民俗节日中浓浓的中国味,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元日:
“迎朝阳翦彩,守岁夜倾银。”
真正的年味,藏在点滴民俗中;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这一天,寄托了中国人独特的思念与悲愁;
重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祭祖,用最朴素的方式纪念最深的情。
在诗意的表达中,既读了诗,又学到了丰富多样的传统知识。是不是一举多得呢?
本期编辑:竹溪
书屋推荐
《天真的歌》
作者:余光中编译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畅销50年经久不衰
余光中毕生心血
—转载请注明新北方琳琳书屋,谢谢合作。—
欢迎把你的原创文章发送到投稿邮箱xbfll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