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2/23 17:41:00
据调查,当前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着“三率”(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下的问题。尤其针对用药问题,大家普遍存在误区:26%-33%的患者错误地认为无症状时可以不服药,27%-40%的患者错误地认为血压降下来后可以停药。这些误区导致很多高血压患者很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今天,小编就为您详解高血压患者用药需要注意的问题。一继发性高血压VS原发性高血压,二者有别。继发性高血压:比如,由肾上腺肿瘤、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在查明病因并治愈后,血压下降至正常,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降压药并监测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一般情况下,必须终身治疗。有时,在经过治疗后,血压会逐步降至正常水平,在停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也能短期内保持正常,但通常血压最终会上升至治疗前的水平。为什么原发性高血压必须终身服药呢?因为降压药物有一定的代谢时间,停止服药后体内仍存留一定量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才完全失效,并且机体调节血压的功能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所以往往造成停药后血压仍正常的假象。对于少数长期应用降压药物的患者,特别是坚持良好生活方式者,可以谨慎地逐步减少降压药物剂量或种类。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降压药物治疗,可以部分改善高血压过程中血管的改变,使得减少降压药物后血压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减药治疗必须在严密的血压监测下谨慎进行。二您是高危或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吗?一般来说,血压越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死亡的风险就越大。但血压并非唯一的危险因素,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常常合并了其他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合并的危险因素数目越多,高血压的危险程度就越高。一般而言,危险因素有: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近亲在50岁前出现心血管病,腹型肥胖或配方,左心室肥厚,劲动脉超声异常,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蛋白尿),外周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什么是高危或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高危或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就是血压较高且合并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大大高于普通人群,需要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强化药物治疗,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该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检查自己是否具备3种或3种以上的危险因素。如果是,医院就诊,由医生为您制定综合干预方案,除了针对性地选择有效降压治疗方案外,还包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确立血压达标目标,最终降低您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对于危险程度较低的患者,医生会评估您的整体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综上所述,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长期性,且不以有无症状来决定是否用药。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在突然停药后,可能会出现反跳现象,如血压反跳性升高,伴头痛、焦虑等。严重者出现高血压急症(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因此,广大患者要时刻警钟长鸣,特别是刚通过降压药物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另,一旦确诊为高血压,特别是老年高血压,不论有无临床症状都要长期坚持降压药物治疗,不可将有无症状作为是否用药的依据,切忌擅自停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