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AD发病急骤、病情重、病死率高,5年病死率为高达30%~40%。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年5月29~31日,在线上举办的第九届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论坛(SJVF)上,医院血管外科的袁福康医师分享了累及左锁骨下主动脉夹层治疗策略。
累及LSA的TBAD治疗策略研究表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剂高龄是TBA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与TBAD发生关系密切;妊娠、剧烈活动、精神紧张是TBAD发生的危险诱因。根据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临床上将TBAD分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其中复杂性TBAD包含主动脉破裂、低血压或休克、器官灌注不良表现、神经系统症状、急性肾衰竭、剧烈疼痛、持续性难治性高血压和早期动脉扩张中的至少一项。
TBAD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恢复重要脏器灌注以及预防夹层破裂。目前,累及LSA的TBAD的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手术、杂交技术和腔内技术。开放手术风险高、花费不定、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相较于开放手术,TEVAR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研究显示TEVAR术后30天死亡率为8%、脑卒中的发生率为8%、脊髓缺血的风险为2%,显著低于开放手术。
腔内技术包括体外预开窗、原位开窗、烟囱技术以及新型支架、等。其中体外预开窗技术操作难度大,需做到术前精确测量、术中准确释放。原位开窗的方式包括机械原位开窗和激光原位开窗。烟囱技术的首选支架为覆膜支架,具有裸支架不具备的隔绝血流的作用,理论上其预防Ia型内漏的有效性强于裸支架。烟囱技术的禁忌证包括抗凝禁忌、脑梗死病史、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和相关性免疫疾病。烟囱手术后,发生Ia型内漏最主要的原因是主动脉覆膜支架、分支动脉支架和主动脉壁三者之间存在的狭长缝隙无法被完全隔绝。延长主动脉覆膜支架与分支支架的重叠长度,能拉长此缝隙,增加其对血流的捻滞阻力。理论上,重叠距离越长,发生Ia型内漏的风险越小;但主动脉弓部的解剖学特点决定其冲得长度是有限的。有学者认为,此重叠长度至少需达到4cm。腔内手术指征对于复杂性TBAD患者,TEVAR已经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非复杂性TBAD患者,现认为积极的腔内治疗对其血管重塑有意义;合并药物治疗对于假腔的缩小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慢性TBAD患者:1)对于随访中出现并发症(包括动脉扩张、器官灌注不良)的患者建议TEVAR手术治疗;2)具有以下表现预示临床预后较差,建议手术治疗:a)假腔持续无血栓形成;b)夹层近端原始直径≥22mm;c)内脏动脉受累;d)复发性顽固性疼痛或高血压。
总 结目前,腔内技术较多,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若夹层较大且距LSA较近,若要在LSA开窗建议采用激光开窗,避免使用机械开窗时误伤夹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