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夹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有点意思他说退休后的生活是看门写诗
TUhjnbcbe - 2021/3/6 16:03:00

本期人物——郝新华:扶沟县包屯镇第二初级中学退休教师

假如退休了,我们要去做什么?是颐养天年,还是环游世界?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纷繁复杂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今天接触到的这位教师叫郝新华,一生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然而,他退休之后,没有选择颐养天年,也没有选择环游世界,却选择到大学校园中安安静静地当一名门卫。为了开阔视野,他走进课堂听教授讲课;为了记录生活、鼓励年轻一代人,他以诗寓情。他成了大学生们口口相传的“门卫诗人”。

3月16日,记者来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门卫诗人”郝老师简陋的住室里,一起拉起了家常,聆听了他的这一段故事——

四十余载教书匠,

退休享福进了城;

不喜生活太安逸,

东奔西跑穷折腾。

记者同志,我知道你的来意。

其实我写的那些,严格来说不能算诗,有点像顺口溜,最多算个打油诗。是学校的这些年轻人太偏爱我了。今天我就讲讲退休后的生活吧!

我年8月退休,教了40多年课。退休之后,突然不知道该干点啥了。

因为啥?因为这几十年我都是在学校跟学生打交道的,上课铃响了去上课,下课铃响了就休息。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有规律了,也都习惯了。相信很多老教师退休后,都有我这种感觉。

我家里还有几亩地。我就跟老伴儿商量,趁还能干得动,就把地侍弄侍弄吧,多打点粮食,再种点经济作物。结果,孩子们听到了,咋都不同意。他们说:都辛辛苦苦干一辈子了,还干啥,好好歇歇吧,享享清福。他们也没跟我商量,就把地包给了我本家的一个弟弟。

我儿子、儿媳、女儿都在郑州工作,在郑州买的也有房。他们非要我和老伴儿到郑州来,说啥孙子孙女都在郑州,他们没时间照顾,我们来能照看一下。我心里明白,这是儿女们孝顺,孙子孙女都十二三了,除了老伴儿给他们洗洗衣服、做做饭,我们别的什么都做不了。刚来那阵儿,我还帮他们辅导一下作业,谁知道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遇到问题人家直接网上一查啥都有了。

我是真闲得慌,没事儿就在小区里转悠。可我一个农村来的小老头,真融不到城市里的老头老太太们中间,他们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的我听不惯,跳广场舞、打麻将我又不会。实在没啥事儿,我只好看看书、读读报、写点小诗。

这是这段生活,讲起来也没几句话。当时写诗就是为了消遣,就像教书的时候写诗一样,就是点小爱好。不图名、不图利,也没想着去投稿发表,就想着只要不无聊就行了。

走进大学做门卫,

写诗鼓励大学生;

无心插柳出了名,

平凡岗位也光荣。

到了年,我决定好好找个事儿做。东打听,西打听,就打听到有个亲戚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工作。也是巧了,我一问,他说学校物业上正缺门卫。我赶紧过去应聘,连工资多少都没问,就开始上班了。

为啥这么急?我确实是急啊!那可是大学校园,我这辈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我虽然教书几十年,可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上过大学。

我当时是在学校的文科楼值班,老伴儿也应聘到学校的餐厅洗碗。她怕我身体吃不消,来也是为了照顾我。

文科楼是教学楼,建筑学院和思想*治学院的学生在那上课。在文科楼当门卫,最忙的是学生们上课前和下课后,其余时间就能闲下来了。

说实话,我很羡慕现在这些大学生,他们学习的环境多好啊!你看这校园里,有花、有草、有清清的湖水,真美,而且学校的设施还齐全,学生们的生活质量又高,国家还给他们发补贴。我就想起我们上学那会儿,可是太苦了,上学都是背着红薯面饼子,吃饭的时候在伙房热一下,很多时候都是吃凉的。我们那时候还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学生搞串联,大学都停止招生了,我因为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没能圆上大学梦。

想到这些,人就免不了发一些感慨,就提笔写了几首诗,有赞美校园优美环境的、有激励大学生好好学习的。我当时印象深的是这首:“忆及当年大学梦,而今未圆心悲伤。后生幸运当珍惜,学业成功当栋梁。”

以往写诗,就像“小猴子下山”,我是写着丢着。那天赶巧我那几篇诗稿没丢,在值班桌的书下面压着,我准备闲的时候再看看、再改改。之后,我就下班去楼上吃饭了。

当时建筑学院的一个学生正好在门口等同学,无聊就翻到了我的那些诗稿。一看,就说:嘿,这老头还有这一手,还会写诗。他随手用手机拍了,传到了网上。这下一发不可收拾了,用现在人们说的话,叫火了。很多人都知道华水有个会写诗的门卫。好多报纸、电视台的记者都来采访。我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正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后来,我一想,这也是好事儿,现在不都在提倡传播正能量吗。我以前在学校教学生,教他们爱*、爱国、爱社会主义。现在,我在大学校园里,用自己的诗去鼓励大学生们好好学习,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性质是一样的。

因为写诗,我还结交了很多大学生朋友,也参加了很多学校的社团活动,像书画社、文学社等。我这个农村小老头没融入城市的同龄人中间,反而和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打成了一片,你说奇怪不奇怪?

屈指算来过花甲,

犹梦天马遨太空;

未觉*昏落夕阳,

而今求知正年轻。

写诗是生活中的一副调味剂,是我的爱好。我不满足这些。现在不是有那句话吗,生活不但要有诗还要有远方。我归纳自己的“远方”是个啥,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不但要当门卫,还要做学生,开阔开阔视野,让自己看得远一些。

文科楼上,建筑学院、思想*治学院的课我都去听过。我喜欢文科的课,但这两个学院的课都是理科。就这,每次听课,我还是如痴如醉。教授就是教授,人家讲课的水平,我这辈子怕是跟不上了。怎么形容呢?那种感觉太美妙了,一下子把我这个农村小老头的视野打开了。像建筑学院,他们讲中国的古建筑,从隋唐到明清到现在,各个时代的建筑形式、用料、设计等都不同。这在以前,我根本不懂这些。

我听课,不能说听课,应该算是偷课吧。因为我还要上班,所以只能抽出一点点时间去听,进班就猫在最后一排。赶到下班,进不去教室,我就站在窗外听。有时候,有学校哪个知名教授讲课或者外校来的专家讲课,我又走不开,就把老伴儿喊来,让她帮我站下岗,我去教室听。听着听着就有些上瘾,忘了时间。可把老伴儿急坏了,赶忙去找我,说:“你快别听了,我还得去上班呢。”我只好又回到自己的岗位。

因为听课,我还结识了学校的几位教授。我们学校有个杜学礼教授,他出的有书,还专门赠给了我两本。

今年,我被分到了女生宿舍楼值班,去听课的时间少了。这边离教室太远,我这段时间正跟认识的大学生朋友打听他们的课程表和上课地点。我没事也会去学校的图书馆逛逛。

虽然近来很少去课堂,但我还在不断学习。这个楼上住着几个在校报工作的女生,她们有时候写了稿子会让我看。我写好的诗也会拿给她们看。我们是互相学习。前两天,我们还一起探讨我其中的一首诗,是写大学女生的,我用了“豆蔻年华”。她们看完,就跟我说:“郝老师,我们查了一下,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儿,用在这里不对。”听她们一说,我赶紧把这个问题改正了。

你看,在大学校园里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不管是从教授身上,还是从这些青春洋溢的大学生身上。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哪敢把自己荒废了。我是退休了,我是年纪大了,但我还有心气儿带着我的诗,像校园里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样,把思想走得更远些。

(本文作者:靳建辉、刘红雨,原载《教育时报》)

重要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著作权属《河南教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点意思他说退休后的生活是看门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