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介入科陈炎主任及其团队应用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2例,手术圆满成功。
病例1
患者为61岁男性,因面色苍白入院,在排除贫血原因后,发现主动脉夹层(DebakeyIII型)。患者既往伴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病史。
患者术前CTA
手术方案分析
1.主动脉夹层,假腔巨大,需尽快治疗。
2.患者高龄,可考虑使用介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3.选用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优点如下:
独特一体化结构,符合弓部解剖形态,向近端拓展锚定区的同时,一体化重建分支。
减少近端I型内漏,降低远期移位风险。
近端无裸段,降低对血管壁的刺激。
术前患者评估数据如下表,选取规格为C-的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
手术过程
1.造影确认导丝通路位于真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导入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2.将输送系统上推至主动脉弓部,助手配合牵拉分支导丝,使分支支架进入LSA。
3.造影确认支架位置,注意明确LSA开口及分支支架定位,即分支支架定位环前缘的“O”显影点紧贴LSA开口近端,前后2个“O”显影点能够重合或接近。
4.按标准操作流程分别释放主体与分支支架。
5.术后造影显示,支架定位精准;支架近端三重小波段密封性良好,未见内漏;夹层破口被有效隔绝,LSA血流通畅,手术圆满成功。
术前造影
术后造影
病例2
患者为53岁男性,因急性胸痛1小时50分入院,行CTA检查发现主动脉夹层(DebakeyIII型)。
患者术前CTA
患者评估数据如下,选取规格为C-的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
术前造影
术后造影
专家介绍
陈炎副主任医师
广东医院综合介入科主任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介入学组成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青年委员会分会委员
中国慢性闭塞病变治疗俱乐部注册成员(CTOCC)
精通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精通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下肢动脉)。
参与编写《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治疗技术》;先后发表论文11篇;专业特长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每年冠心病介入超过例,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超过50例。
科室介绍
医院介入科是江门市重点专科,是目前江门地区一家设施完善、设备先进、专科医务人员配备齐全的规范化综合介入(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治疗科室。收治的病人主要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患者。目前开放床位19张,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及先进的医疗设备。现有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2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科室已开展的介入手术有:冠脉造影术、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冠脉支架植入术(俗称“通波仔”)、冠脉内旋磨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埋藏式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主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肢体动脉栓塞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溶栓术、肢体动脉支架植入术、动静脉瘘血管成形术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