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四院具有卓越专科的国际医学中心
ZJU4HInternationalMedicalCenterofExcellence
新生代后浪的力量
一年30台主动脉夹层手术,零死亡率,他是“拆弹专家”楼炎波!
“下午还有两台手术,这会还在等台子,有空,先喝杯咖啡。”
与浙大四院血管外科楼炎波副主任医院咖啡吧。日常见惯了抢救主动脉夹层病人时的争分夺秒,咖啡吧里的环境更让人放松些。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发展迅速、早期死亡率高,手术治疗风险高难度大。
回忆近1年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浙大四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楼炎波表示,大多数患者以急性剧烈胸痛起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升高,但并不是只发生在老年人,接手的病例中最年轻的仅29岁,最年长的87岁,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诱发因素:高血压。
主动脉一旦出现急性夹层,就像在血管内埋进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动脉壁随时有破裂的风险,大血管一旦破裂后果可想而知!
手术是解除这颗“炸弹”的唯一方法。
但其实,除了心胸外科医生的开胸手术外,
血管外科的医生也有“拆除这颗炸弹”的妙招!
既不用开胸,也不用上体外循环机,
为患者精准定制手术方案
其中,让楼医生印象最深的是年8月份开展的一例急救:
患者老彭因突发咯血伴胸痛在呼吸科住院,经检查很快确诊:升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小弯侧。
治疗方案也很快摆在老彭面前,两种方案,一是开胸手术换人工血管,这需要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手术风险极大;
二是做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通过带膜支架修补动脉破口,这是一项微创手术,但是同样面临一个难题——支架覆盖破口的同时会堵住主动脉弓部三根重要血管,手术修补动脉破口的同时需要重建弓部三根分支动脉,常规也需要体外循环支持。
这下老彭犯难了,有没有不用开胸也不用体外循环的方案?
经过不断地推敲,血管外科楼炎波副主任医师给老彭定制了一个个性化手术方案。
手术预先将支架的膜开口,释放支架时将这个开口对准无名动脉,这样能保证支架释放后脑部血供不会中断,再结合手术团队熟练的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另外两根动脉血供,达到既完整封堵动脉夹层破口,又不需要体外循环而且不影响脑部血供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创伤小(不需要开胸,仅3个小切口),恢复快的同时降低手术风险。手术后一周老彭就康复出院了,离院前深情写道,“遇到这样的医生,我感觉我特别幸运的!在生死线上,谢谢你们竭尽全力让我活下来。”
把每一个手术都当做精品来做,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
楼炎波介绍说,血管外科腔内介入手术方案的确定是个复杂的过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的特点是需要灵活运用现有的医疗器械和材料,但是每种材料的规格是固定的,而病人的病情却是千变万化的。
术前,他都会仔细评估患者病情,再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有时,为了达到心目中最完美的方案,他要不断推敲手术方案。
有时,甚至需要对商品化的材料做适当的改造(譬如前面提到的主动脉夹层病例),从而达到既保证手术效果又降低手术风险,同时节省手术费用的目的。
不仅手术做得好,画也一级棒
楼炎波介绍,根据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不同,主动脉夹层可以分为StanfordA型和B型,
夹层累及升主动脉者为A型,主要由心胸外科通过开胸换人工血管手术治疗;
累及胸降主动脉及远端者为B型,主要由血管外科通过覆膜支架腔内手术修复血管破口。
(手绘图)
楼炎波边解释边娴熟地画起来,日常,他习惯用画图的方式向患者解释手术方案。
这绝对是一位手术一流+画画功底一流的医生,其实这只是楼炎波多年手术谈话练就的扎实本领:
在华西临床医学院求学期间,楼炎波肯学、肯干,不断精进技术;在浙一进修学习期间,师从浙江省血管外科主委张鸿坤教授,在张教授及众多前辈们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开展各类血管外科高难度手术;在浙四工作期间,曾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留学访问,回国后经常向国内外优秀同行学习、开展学术交流,目前他所带领的手术团队已成功开展多种血管外科高难度手术,被同事称为血管疾病“拆弹专家”。
专家名片
逐步建立完备的主动脉夹层中心数据库,未来更值得期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及人口老龄化的至来,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目前,我院血管外科胸腹主动脉介入手术不断增多,手术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过去一年仅胸主动脉夹层手术就达到30例,且无一例病人死亡,手术后生活质量几乎不受特别影响。
目前,我院血管外科团队不断壮大;未来,随着二期医疗大楼建成和杂交手术室竣工,手术团队将会开展更多高难度手术,让浙中百姓在本地享受高水平高质量医疗服务。
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手术室来电,
楼炎波挥了挥手、转身,快步奔向了手术室……
浙四
浙中老医院
天天有名医省级大咖面对面
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