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得红极一时的金陵十三钗吗?你还记得倪妮们唱的那首曲吗?那就是正宗的南京白局!下面小编带你认识倪妮唱的南京白局吧!为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促进民族传统工艺复兴,实现当代创意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近日,南京白局来我校收徒。白局剧团的夏天、芮钟科老师现场表演,将传统白局与现代音乐rap完美融合,令同学们耳目一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徐春华来现场亲自收徒……
你一定去过南京最富盛名的夫子庙,你也许还记得夫子庙民俗大观园里又绵又甜的棉花糖和糖人的味道,但你也许没有注意在一旁的巷子里还有这么一间“南京白局”。
小巷,不大的门面,一进去,两边墙上就是满满当当的照片,一面是白局的沿袭,一面是白局的演出照。然而最醒目的是桌上的一个彩色的铭牌”免费结缘”
南京白局是什么?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起源于南京云锦织锦机房,小调、民歌以自娱自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一种南京特有的曲艺曲种。传统织造云锦为两人一台机器,在辛勤的劳动之中,一个坐在织机上面拽花,一个在织机下面机坎里摔梭开织,两人一唱一和,说身边的生活,讲稀奇古怪的事物,谈金陵四十八景,也唱江南江北和周边地区的小调,倾吐心中的郁闷,抒发情感,宣泄对封建统治的不满,用土语描摹痛苦的生活。白局一词,顾名思义,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又因源自南京,故名南京白局,南京白局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局是一门简单的艺术,一碟双筷即可唱白局。)
白局怎么学?凡是戏曲文化的教授,都是口传心授,白局也不例外。
到达当日,正是徐春华老师教授小朋友们的日子,到达之时,正有一位家长第一次送孩子过来学白局,学习白局的孩子一共有七八位,他们中最大的也只是才小学六年级的小姑娘,不要看她年纪小,她已经学了三年了,问起为什么会来学白局,小姑娘笑着说“因为要传承非遗啊”,很多孩子都是由父母陪伴一起来的,在教授过程中,也有不少父母轻轻哼唱起来,这也是徐春华老师感到欣慰的,让孩子们去影响父母。说起白局学习的速成方法,徐春华老师说,最简单的就是录音,录下一曲,然后不停地模仿,会唱这一段也就掌握了一段曲牌。(徐老师的学生)
(师姐在教白局)(徐老师为学生们伴奏)《金陵十三钗》与白局的缘分
你还记得在金陵十三钗里那又脆又糯的南京方言吗?作为剧组中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徐春华为演员们一开口就冒出浓郁的老南京味儿。出了很多。“拿到剧本,我就把台词改成南京话,”像“二流子”、“茅厕都不给我们上,我们干什么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等台词都与徐春华的设计密不可分。电影中“钓鱼巷来的”令观众印象深刻,这也是徐春华为剧组提供的老南京地名。“老南京说‘你个钓鱼巷的’,那是骂人的话。”最具感染力的是豆蔻被日本人奸杀前迸发出极其惨烈的叫骂声,字字都是血痕。
你要记得这样的声音
白局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在也只有我们几个没得事的老头老太唱唱跳跳了”,徐老师很无奈的说,但徐老师仍然每天喝一副木虎贴保护嗓子,仍然会拿到碟筷就不自觉的去敲一敲,“只要还能再唱一曲,也要让台下的人觉得入耳难忘”,每一张演出照片里,每一次唱白局之前,她都会细致认真的穿上旗袍,带上首饰,涂上口脂,抹上轻粉,优雅落座,拿起乐器,灯光亮起来,一抬眼,一打板,一亮嗓,一唱出,惊艳四座……你一定要记得,有这么一种声音,用百姓的话说着百姓的故事,它叫白局,你要记得这样的美,无论如何……
文字:高敏
编辑:吴桐
爱我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