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临床治疗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由此引发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尤其是术后新发破口这一难题仍困扰着临床医师。在近期的相关学术会议上,医院血管外科的张小明教授就“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新发破口的处理”这一话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TEVAR术后新发破口原因
支架源性新发破口(SINE)是指排除腔内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自然病程进展等因素,由支架本身引起的、发生在支架两端的新破口。SINE发生的位置可在支架的近侧或远侧。从力学损伤的角度分析TEVAR术后出现SINE的原因主要于近端SINE与弹性回直力,远端SINE与径向支撑力相关。由此可知,SINE发生的内因包括:主动脉组织结构异常(结缔组织病,如马凡综合征等)或弓部解剖结构特殊。外因包括:真腔过小,支架过大;既往无后释放支架再释放瞬间弹破内膜等。
易引起SINE的相关因素
1、径向支撑力过大,oversize超过20%。
2、易发生在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或慢性夹层中。
3、手术操作,如导丝、导管导致血管壁损伤。
4、与Marfan综合征患者动脉壁脆弱有关。
5、主体支架边缘锐利或者长度太短。
6、锥度比和支架末端的支架直径较主动脉直径过大(oversize,包括周长和面积)是导致支架末端再破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预防SINE?
1、增加近端锚定距离,促进并加强支架贴附,避免支架与主动脉壁成角造成损伤,同时应避免支架Oversize过大。
2、对于限制性覆膜支架应注意其覆膜支架的整体长度,避免截瘫的风险。
3、避免腔内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损伤也至关重要,避免导丝、导管头端直接接触主动脉壁,造成动脉壁损伤形成再破口。
4、采用合适的锥形支架可以显著减少内膜壁的损伤,减少再破口的发生率,因此支架设计的改进和优化有利于减少SINE发生。
近端新发破口的处理
外科手术方式处理SINE可进行全弓置换或加升主动脉置换;腔内处理SINE的方法可以通过杂交手术、烟囱技术、弓上开窗技术以及分支支架技术等延长近侧锚定区。此技术尚不成熟,目前仅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风险患者。
远端新发破口的处理
对于TEVAR术后支架远端出现再破口,远端内膜片撕裂,出现假腔血流再通,压迫真腔,以及影响远端血流灌注等情况,采用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最好是采用两段式理念,置入锥形支架)。对于主动脉真腔细小的患者,可考虑先置入限制性裸支架,再置入覆膜支架的方法,可有效避免支架远端再破口的发生。
直接应用大锥度支架也是降低SINE发生率的方法之一。对比传统直筒型覆膜支架(Table1),远端保护大锥度支架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1)远、近端直径差10mm~12mm,锥度30%~50%。
(2)远端径向支撑力更为柔和,约为近端的50%~80%。
(3)长度较常规覆膜支架短,常用规格mm~mm。
Table1
直筒型覆膜支架信息(2~4mm)
总 结
虽然内因无法解决,但可以通过控制外因的方式降低SINE的发生率。建议选取与血管适合的支架口径和柔性支架,尽可能适应解剖弯曲。采用增加近端锚定距离,促进并加强支架贴附,避免支架与主动脉壁成角造成损伤,同时应避免支架Oversize过大(不超过5%~10%),尽量避免对近端支架边缘进行球囊扩张。远端使用限制性支架可有效减少TEVAR术后再破口的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