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春节长假了
告别平日的高压工作状态
今天我们来聊点轻松的话题
关于古代人如何断案
你知道多少?
01
北宋,崇阳县县令张咏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每日都将一枚小钱放在帽子里带走,便以盗窃国库罪把他打入死牢。
小吏认为判得太重,遂高喊冤枉。
张咏提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小吏无话可说。
02
南宋,清官马光祖担任京口县令时,当地权贵福王强占民房养鸡喂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
官司到了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
03
明代时,一年仲春,湖南长沙农村两户农民的牛顶斗在一起,一牛死去,一牛受伤。
两家主人为此大吵大闹,不可开交,当地的县令也难断此案。
这天,两家主人听说太守祝枝山察访民情路经此地,便拦路告状。
祝枝山问明情况,当即判道:“两牛相斗,一死一伤。死者共食,生者共耕。”
双方一听,觉得合情合理,于是争端平息,两户人家来往比以前更加亲密。
04
明朝代宗时,江西南昌宁王府饲养了一只丹顶鹤,为当朝皇帝所赐。
一天,宁王府的一位仆役带着这只鹤上街游逛,不料被一户平民家饲养的*狗咬伤。
狗的主人吓坏了,连忙跪地求饶,周围的百姓也为之讲情。
但那位仆役不顾众人,拉扯着狗的主人非要到府衙告状。
状词上写着八个大字:“鹤系金牌,系出御赐。”知府接状,问明缘由,挥笔判曰:“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不关人事。”
判词堪称绝妙,给人入情入理之感,仆役无言以对,只得作罢。
05
明代福建龙溪县张松茂与邻女金媚兰私通,被金家“捉奸成双”,把张松茂捆将到福建巡抚王刚中的大堂上,金媚兰跟着也跑来了。
王刚中一看二人外貌,都是眉清目秀,举止儒雅,不像是放荡奸邪的小人,有心成全二人,便问道:“你俩会做诗吗?”
张、金二人惊*未定,听了这句有些莫名其妙的问话,都赶紧点了点头。
王刚中便指着堂前檐下蜘蛛网上悬着的一只蝴蝶对张松茂说:“如能以此为诗,本官便可免尔等之罪。”
话刚说完,就听张松茂吟道:“只因赋性太癫狂,游遍花丛觅异香。近日误投罗网里,脱身还藉探花郎。”
探花出身的王刚中心想此人才思敏捷,而且诗中有悔过之意,很是难得。
便又指着门口的珠帘子对金媚兰说:“你也以此为题赋诗一首吧。”
金媚兰略加思索,随即念道:“绿筠劈成条条直,红线相连眼眼齐。只为如花成片断,遂令失节致参差。”
王刚中听罢,不觉击节赞叹。
见他二人郎才女貌,年龄相当,便提笔写判词道:“佳人才子两相宜,致富端由祸所基。判作夫妻永偕老,不劳钻穴窥于隙。”
二人磕头拜谢。金家见事已至此,也就息事宁人,很快为二人办了喜事。
06
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赵六老舐犊丧残生张知县诛枭成铁案》中,讲了一个儿子深夜打贼误杀父亲,本来杀贼可恕,但却因不孝当诛而被判死罪的故事。
某地有一财主赵聪,甚为富有,与其父赵六老分开生活。
一天夜里,一人在墙上钻洞,爬进财主家,被家人发现,一阵乱棒,活活打死。
待到举灯一看,被打死的贼子竟是财主的父亲!
报官后,当地有关官员觉得甚难判决:儿子打死父亲,本应判死罪;而当时只知道是贼人并不知是其父,按理又不应判死罪。
知县张晋判道:“杀贼可恕,不孝当诛。子有余财,而使父贫为盗,不孝明矣!死何辞焉?”
随即将赵聪重责四十,上了死囚枷,押入死牢。
07
明代天启年间,有位御史口才颇佳,一名太监心怀嫉妒,设法取笑御史,便缚一老鼠前去告状:“此鼠咬毁衣物,特擒来请御史判罪。”
御史沉思片刻后判曰:“此鼠若判笞杖放逐则太轻,若判绞刑凌迟则太重,本官决定判它宫刑(阉割)。”
太监自取其辱。
08
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泉州城外的“风月庵”中住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尼姑,该尼姑与一位姓孙的公子相爱,想还俗嫁给孙公子为妻,但又怕人说三道四。
思前想后,便向州府呈状,请官府恩准。
州太爷接状一看,觉得有些可笑,便在小尼姑的呈状上批道:“准准准,准你嫁夫君。去禅心,超梵心,脱袈裟,换罗裙,免得孙(僧)敲月下门。"
09
清乾隆年间,一寡妇想改嫁,但遭到家人与邻居的阻挠,她就向官府呈上状子:“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当嫁?”
知县接状,挥笔判了一个字:“嫁!”
10
清代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曾判过一桩“僧尼私恋案”。
一天,乡绅将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抓到县衙,嘈嘈嚷嚷地说他们私通,伤风败俗。
原来二人未出家时是同一村人,青梅竹马私订了终身,但女方父母却把女儿许配给邻村一个老财主做妾。
女儿誓死不从,离家奔桃花庵削发为尼,男子也愤而出家。
谁知在来年三月三的潍县风筝会上,这对苦命鸳鸯竟又碰了面,于是趁夜色幽会,不料被人当场抓住。
郑板桥听后,动了恻隐之心,遂判他们可以还俗结婚,提笔写下判词曰:“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11
一晚月黑星稀,一老妪背包袱走在路上。
一男丁从后抢包袱疾逃。
老妪大喊,有好心路人追之,抓住盗贼。盗贼反陷害路人。老妪因为天黑不辨,不知道谁是盗贼。
后到衙门,县令让二人疾跑,一人跑得慢,县令遂认其为盗。
旁人问原因,县令答曰:路人从后追上盗贼,故,慢者为盗也。
12
浙江湖州,赵三与周生关系不错,约好同往南都做生意。这天黎明,赵三先登上小船等周生。因太早,就在船上睡着了。船夫张潮见赵三的金子,便起歹意,悄悄把船移到偏僻处,杀了赵三,且沉尸体江底。然后又开船回到码头装着熟睡。周生来了,张潮说赵三还没有到。等了很久,周生便让张潮去赵三家去找。张潮拍打赵家的门,呼叫:“三娘子!”赵妻开门,便问:“三官人何久不来?”赵妻惊说:“他出门很久了,难道还没有上船么?”周生和赵妻寻找三天,不见踪影。周生就写了呈文禀报县府。县尹怀疑孙氏和别人通奸,故意谋害了自己的丈夫。
这个案子拖了很久,有位姓杨的评事阅了案情,便看出蹊跷:叩门便唤三娘子,定知房内无夫也。然后传唤张潮,张潮才俯首认罪。这个故事是《智囊补》的记载。
13
有人报在野地有命案发生。
现场勘测死者身上被镰刀砍了十几下,而身上的钱物还在,官府便判定是仇杀,追问死者家属是否和人结仇,家属不知。
官府就让当地所有住户把自家的镰刀拿到府衙,如果不拿者,按杀人者论罪。
当时正是夏天的中午,府衙中间的空地摆满了上百把镰刀。
旁边全站满人。
官员仔细查看了镰刀,指着其中的一把问是谁的。
有一人承认是自己的。官员便说此人便是凶手。
那人不服:”我的镰刀和别人没有区别,你怎么就说这是凶器?“
官员说:”你看你这把镰刀飞满苍蝇,苍蝇喜欢腥味。虽然血迹洗净,但血的腥味还在。这就是证据。“
那人只能承认自己是凶手。
14
清朝于*巡视高邮时,正好赶上一个案子。
有一富户嫁女,出嫁前女儿的大量嫁妆全部被偷了。
过去的嫁妆多是丝绸衣物、首饰。
于*命令马上封锁的城门,只留一个城门出入行人。
然后叫差人在城门观察,谁进出城门两次者,就抓住他。
第二天中午果然抓住两人,身上并没有随行物品。
于*让二人脱掉外衣,里面穿着女人的衣服,果然就是丢失之物。
于*判断盗贼一定会着急转移赃物出城,但又不敢一次多拿,只能多次转移。
15
有人说自家的鸡被偷了,县令传来他的左右邻居审讯,大家都不承认,围着案桌跪在地上。
县令假装不予理睬,另外审理别的案子。
过了很久,又装作疲倦的样子说:“你们暂且回去!”众人都站起来。
县令突然勃然大怒,拍案大喝一声:“偷鸡贼也胆敢起来走啊!”
那偷鸡的人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双腿,屈膝跪在地上。
责任编辑陈汐
您·错过的
《民法典》中的“连带责任”有多少?
全了!年民间借贷利息最新算法
那些为“坏人”辩护的律师,有天他们可能会救你一命
被民法典吸收的20条*金司法解释(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国家赔偿、医患纠纷、奸杀未成年...盘点十大刑事案件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