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是一年最美的季节。“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半未匀”(宋/杨巨源《城东早春》),这首诗写的应该也是农历二月。我们下面集中念描写二月的诗,带★的必背,带☆的推荐背诵。
一、“才*半未匀”的柳是二月的标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是我、也是很多人的启蒙诗歌之一。剪刀是农村最常见的工具,比如纳鞋用那种最为常见的剪刀,两个半月形的弧形,合在一起,胖胖的象隔壁胖小子的圆屁股;比如到家里做衣服的裁缝,用那种长长的剪刀流畅的划开布匹,嗤嗤的声音极为动听。可是,“二月春风”怎么就“似剪刀”了呢?硬是想不通这个比喻,可见我小时候也不怎么聪明——虽然考试总是第一。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鸢(yuān),老鹰。纸鸢,就是纸做的风筝,老鹰是最常见的风筝形状。二月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启动了绿色婆娑、吹拂堤岸的生命历程,那是人间最温柔的风景。
二、二月还有倒春寒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谷雨都是农历三月的节气。二月还会有倒春寒,甚至下雪。韩愈就记载了年前(公元年)的这场雪。长安二月下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韩愈到过岭南,岭南春早铭刻在他的脑海中,所以,他觉得这时候应该开花而不是下雪花。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文如潮”,与写散文时候的排山倒海、气贯长虹相比,韩愈这首诗写得非常的俏皮活泼。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看韩愈的散文,那种滔滔滚滚,我都有点怕。但是看到韩愈的诗歌,又觉得这很亲近。你看他写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雨水就象小孩子喜欢的牛奶和奶酪;“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眼光比孩子们还细腻啊!这老头,不仅可敬可畏,还可亲可爱!
三、美少女也喜欢抄二月的作业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看看这首诗,杜牧为了形容深秋的美好,就说秋天抄了二月的作业。为什么单单抄二月的作业?因为二月的作业好啊!这个杜牧,喜欢用二月来比喻人世间的一切美好。比如下面这首。
★赠别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不但秋天抄二月的作业,美少女也抄。杜牧,在扬州呆了两三年,扬州从此就成了他*牵梦绕的地方。也难怪,“扬一益二”,就幸福指数而言,扬州天下第一、益州(成都)天下第二。长安只是求功名做事业的地方,不好玩,就像现在的北京上海是当官或者赚钱的地方,不好玩。让杜牧迷上的,不是瘦西湖,更不是柳树,是身材似瘦西湖、婀娜象柳树的美女,这个才十三出头的姑娘,就像二月的豆蔻,已经含苞,还没有开放。“豆蔻年华”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卷上珠帘总不如”,在杜牧眼里,这个姑娘就是头牌。
宫词
(宋)杨皇后
剪剪轻风二月天,柳丝飘飏倍堪怜。
静凭雕槛浑无事,细数穿花燕影偏。
杜牧没有为那个十三出头的头牌留下名字。在古代,女人不留名是常有的事情。卖身的丫头没有留下名字好理解,甚至这位贵甲天下、曾经垂帘听*的杨皇后也没有名字。大概是在没有听*期间,闲得寂寞,写下了这首诗。槛(jiàn),栏杆。古人喜欢凭栏远望,各种感慨。杨皇后的感慨在雕花的栏杆前,无聊的数着飞翔的燕子,就像现在人在家数一斤米有多少粒。槛(jiàn),也有木笼、囚笼的意思。
四、龙抬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笙:一种乐器。花须:花蕊细长如须。柳眼:形容柳叶的嫩芽,如人睡眼睁开又没有睁开。无赖:任意的意思。元亮井:这里指故乡。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亚夫营:周亚夫,汉代的将*,屯兵细柳(在今陕西咸阳),以*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幕。游人:作者自指。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形容江边潮声的凄切。二月二日,龙抬头。古人把天上星象分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象一条龙,冬天隐没在地平线下。春天这个时候头部开始出现,这就是“龙抬头”,不是真有什么龙抬起头来了。春天到了,春风暖了,龙抬头了,人世间的大邪大恶都该消失了吧。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