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夹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有时我们反而不想知道真相金陵十三钗
TUhjnbcbe - 2021/5/19 17:33:00

商女亦知亡国恨

此恨无关风与月

记得点击播放音频哦~

大家好,本期为您分享的是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

严歌苓,美籍华人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

一九五八年,严歌苓出生于上海,十二岁那年,她考入成都*区,成为一名文艺兵。一九七九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她主动请缨赶赴前线,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使她创作出小说处女作《七个战士和一个零》。

一九八零年,她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心弦》,次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影片,二十三岁的严歌苓在文坛初露头角。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却仍旧不断学习,她进入鲁迅文学院,与莫言、余华、迟子建成为同学,后来又来到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就读,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成为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百年建校史上首位华人校友。

近年来,随着《归来》《芳华》等影视剧热映,严歌苓的名字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

也许由于她是职业编剧的缘故,她的小说常常得到导演的青睐,今天为您介绍的《金陵十三钗》,便是其中之一。

01

小说《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在抗战初期,地点为中华民国首都南京,讲述了十三位侠肝义胆的妓女,在丧失人性的日本侵略者面前,代替女学生慷慨赴死的故事。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一路势如破竹,十二月兵临南京城下,爆发了南京保卫战。

十二月十二日,中国*队全线崩溃,第二天,日*野兽般地占领南京,开始了惨绝人寰地屠杀、奸淫、劫掠。

作者借“我姨妈”书娟的视角,让读者目睹这场血腥的屠杀,感受这场残暴的浩劫。

我姨妈书娟是被自己的初潮惊醒的,而不是被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南京城外的炮火声。

她沿着昏暗的走廊往厕所跑去,以为那股浓浑的血腥气都来自她十四岁的身体。

天还不亮,书娟一手拎着她白棉布睡袍的后摆,一手端着蜡烛,在走廊的石板地上匆匆走过。白色棉布裙摆上的一摊血,五分钟前还在她体内。

就在她的宿舍和走廊尽头的厕所中间,蜡烛灭了。她这才真正醒来。突然哑掉的炮声太骇人了。

要过很长时间,她才会从历史书里知道,她站在冰一般的地面上,手端铁质烛台的清晨有多么重大悲壮。

书娟是住在南京城中一座名叫圣玛丽的美国天主教堂里的学生,彼时美国还未参战,处在中立国的立场,因此,美国人的教堂自然成了战争避难所。

02

十二月十二日清晨,教堂后院来了十几个花枝招展的女人,恳请神父英格曼收留她们进入教堂,神父思虑良久,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最终收留了她们。

这十几个女人是秦淮河畔的青楼女,其中一人名叫玉墨,不巧凑巧的是,这个玉墨正是书娟切齿仇恨的人。

原来,玉墨是书娟父亲的相好,正因为她,书娟的父母才远渡重洋去了美国,把书娟独自留在国内。

如今书娟与父母分离,独自面对这场浩劫,一切根由皆因玉墨而起,教她如何不恨?

玉墨点头,她动作一个不多,话也是一字不多。在我姨妈书娟眼里,她虽然有一点拿捏矫情,但基本上是入得眼的。因此书娟抬脸,好好看了她一眼。从上到下地看,想挑出她哪里贱来。但她没挑出来。

窑姐们从神父的言语中,隐隐约约知道外面正进行着血腥的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被杀、被活埋、被剖腹,但没有亲眼见到,她们也就无法理解外面的人多么痛苦,无法懂得他们切肤的痛恨。

直到同伴豆蔻遭日*轮奸,她们才幡然醒悟,才意识到残酷的战争随时威胁着她们的生命。

豆蔻才十五岁,她为了让伤兵听上一曲琵琶,她不惜犯险跑回妓院取琵琶,结果却在离开教堂之后,遭到日*残酷的轮奸,最终被折磨的精神错乱。

03

自那之后,窑姐们恢复了人性中善良圣洁的一面,她们尽心尽力地照顾前来避难的每一位中国*人。她们初来时,与教堂内的女学生互相看不惯,这时也渐渐达成了和解。

不过,战争形势随时发生变化,圣玛丽教堂不可能永远安宁,十二月二十日晚,日*侵入教堂,搜出避难的中国*人,或用刺刀刺死,或是乱枪打死。躲在暗处的书娟、玉墨等人悲痛难掩,痛哭失声。

玉墨是爱戴教官的。她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一颗心能爱好多男人,这五个*人她个个爱,爱得肠断。

公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清晨,死城一般的南京象一个古老的恶梦。一条被日本兵烧毁的街道,漆黑的烟袅袅上升。一个满脸涂着炭灰和父母血迹的孩子,坐在焦土上大哭。

她们帮着阿顾替死去的五个中国*人净身更衣的。她们还用剃刀帮他们刮了脸。王浦生的头和残缺的身体已归为一体,玉墨把自己一条细羊毛披肩围在他脖子的断裂处。

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日*不顾神父英格曼反对,再次将魔爪伸向圣玛丽教堂。他们以庆祝圣诞为名,强行闯入,要唱诗班的女生到*营为他们献唱,学生们固然不能去,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有去无回的陷阱。

危机关头,以玉墨为代表的十三位窑姐挺身而出,她们代替学生,怀揣暗器,借着夜幕掩护,视死如归地跟日*走了。

04

作者写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大量想象空间,有人说,这群特殊的女人为了挽救学生,英勇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有人说,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人性得到了蜕变,心灵得到了救赎。

这篇小说的标题——《金陵十三钗》,具有双重象征意义。

《红楼梦》里有“金陵十二钗”的经典形象,十二位女子个个外貌出众,却又命运多舛,作者以此为题,大概暗示着十三钗的命运。

另一方面,“十三”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重要象征。耶稣基督和他的十二位弟子,共进最后的晚餐,由于犹大出卖,耶稣被带走钉上十字架,因此,“十三”在西方世界,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玉墨等十三人挺身而出,虽然注定不会有好结果,但他们的行为与解救人类而自我牺牲的耶稣如出一辙。

作者选用“我的姨妈书娟”进行回忆与诉说,无论叙述被推向万人坑的中国*人,还是展示豆寇惨遭轮奸的画面,语调都四平八稳,并始终压抑着不堪回首的伤痛,足以证明日本侵华战争与南京大屠杀给人们带来的阴影。

如今战争虽然远去,但仍需保持警惕,防止悲剧重演,但又不必民族情绪爆棚,因为日本人的侵略计划,便是源自民族情绪的煽动。

战争真的可以彻底扭曲人性,而弱者也可以在患难中缔盟。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会看不起另一些人,即使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职业不分贵贱,佛祖告诉我们众生平等。可人们何时才可以平等对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群?

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故事,如果你喜欢长书短读,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说的,可以在文章底部和我们留言哦~

征稿

征集原创稿件。以简述方式向听众介绍一本书的内容(PS: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名人著作或热门IP小说,非言情小说)

基本要求:

1.文章中不允许掺杂个人见解和感触(站在上帝视角描述故事,不带个人情感和评价)

2.字数不低于字

故事类稿件标准:

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故事概括+经典对话(要求和其他部分区分开来)+作品表达的主观思想

散文类稿件标准:

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故事概括+经典片段(要求和其他部分标注区分开来)+作品表达的主观思想

征稿邮箱:changshuduandu

.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时我们反而不想知道真相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