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夹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热点访谈丨王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助力河南
TUhjnbcbe - 2021/5/20 18:43:00


  医学网:郑州大学血管论坛已成功举办5届,对提升河南省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及护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请您谈谈今年论坛与往届相比的亮点,以及明年会有怎样规划?


  王兵教授:郑州大学血管论坛自成立之初即秉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至此已举办至第五届,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逐年提高,已成为河南省血管外科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与往届相比,参会人数再创新高,突破人,会议内容也涵盖了血管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内分泌科,创面修复等,突出了多学科协作的现代医疗理念,相互间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新的治疗观念;此外,本届会议首次采用在线直播的形式,与医学网,大河健康网及医会宝等多家知名媒体合作,现场实时直播,在线访问量高达2万余人,扩大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同道足不出户,学习到专科的最新诊疗进展和手术技巧。

??明年恰逢我科成立1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第六届郑州大学血管论坛必将是不寻常的一届,在继承以往学术会议内容的同时,我们会继续采用线上同步直播,不断扩大影响范围,做好学术传播及宣传;尝试转化会议形式,将专家讲课为主,逐步转换为专家与观众讨论为主,增加听众的互动性;加入手术录播内容,更好的展示河南省血管外科技术水平;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影像技术与血管外科的联系愈加紧密,下届论坛拟增加影像板块,给影像医师和临床医师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融合与发展。

??下一届郑州大学血管论坛一定更值得大家期待!


  医学网:腹主动脉瘤被称为人体内“不定时炸弹”,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将非常危险,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处理经验浅谈?


  王兵教授: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通常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0:3,尤其是吸烟者,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目前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大血管病变,年发病率(美国)74.4/10万,并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随瘤体直径增长,破裂风险增大,5cm时5年瘤体破裂率约50%,7cm时5年瘤体破裂率约90%,因此称为人体“不定时炸弹”。

??所谓复杂瘤颈是相对于腔内治疗而言,我们知道自年Parodi完成首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进入21世纪,腔内治疗已取代传统的人工血管移植术,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标准的腔内治疗对动脉瘤瘤颈有较严格的要求,比如要求近端锚定区至少1.5cm,瘤颈成角(瘤颈和瘤体的角度)60度,瘤颈没有明显的钙化和附壁血栓,瘤颈形态规则,这样的要求可减少腔内治疗术后1a内漏的形成。而复杂瘤颈即与次相反:瘤颈长度1.5cm,瘤颈角度60度,明显的附壁血栓或钙化,瘤颈形态不规则等,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支架的不断改进,复杂瘤颈的腹主动脉瘤也越来越多选择腔内治疗,如何把握手术适应症,如何选择直接则对术者提出更高要求。

??任何的治疗都应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不能为了追求腔内而进行腔内治疗,前提是自身技术的提高,对各种支架移植物性能的掌握,是手术顺利开展的保障。比如对于短瘤颈的动脉瘤,我们可以选用新一代支架系统,如Endurant,其近端锚定区长度可仅为1.0cm,此外,近端cuff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术中短瘤颈导致的1a型内漏;支架配合生物胶(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应用于短瘤颈或者不规则瘤颈的动脉瘤,同样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就是近些年来开展如火如荼的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均取得良好的中期效果,但都不能完全规避近端内漏的发生,而更为复合正常生理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的定制开窗支架,也逐步应用于国内,但价格昂贵,等待周期长,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总之,结合自身技术条件及可应用之耗材,严格把握适应症,有选择的开展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不可勉强为之。上述每种技术都并非完美,术后均需严格随访,及时发现内漏等并发症,予以修复,保证患者安全乃第一要务。


  医学网: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有CEA(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和CAS(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这两种术式适应症有什么区别?医院两种术式的开展情况?


  王兵教授:目前脑卒中已超越恶性肿瘤,成为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疾病,脑卒中又分为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溢血,和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塞,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颈动脉硬化狭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同性半胱氨酸,吸烟等均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我国每年新脑卒中患者万-万人,死亡80万-万人,存活者中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当颈动脉硬化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继而引发脑梗塞,解除狭窄,恢复脑血供,就可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大量的临床试验已证实该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目前仍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金标准。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该术式,但早期推广较慢,仅在少数大的中心开展,原因在于:第一,当时国内开展血管外科的医务人员较少,第二,患者乃至医务人员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本身及该项手术的认知不足,第三,就是手术本身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让大家望而却步。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10年间,国内独立的血管外科遍地开花,医院都在开展独立的血管外科手术,此外在王陇德院士倡导下原国家卫生部于年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也极大的促进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推广及发展。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学习周期相对较短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随着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丰富,脑保护装置的不断改进,目前认为CAS具有同CEA相当的远期效果及手术安全性(CREST),在国内CAS数量已大大超越CEA的数量,然而在欧美,CEA仍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首选方案我科自年起开始独立开展CEA术,截至目前已累积完成手术量余例,自年起开始行CAS术,目前已累积完成余例,在我们中心,仍以CEA为首选方案,CAS作为CEA的备选方案。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同期发布了《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和《中国颈动脉狭窄介入诊疗指导规范》,依据规范内容同样建议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要选择,CAS为CEA的有效替代方法。

??依据指导规范内容,CEA和CAS的适应症基本一致:


  症状性患者: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大脑缺血症状(包括大脑半球事件或一过性黑矇),无创性成像证实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6%。

??无症状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3%。

??对于某些特殊患者,我们在临床当中可能会首选CAS,如:颈部解剖不利于CEA外科手术的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于C2水平,局部放疗病史等);CEA术后再狭窄;CEA高危患者(年龄大于80岁,EF%30,控制不良的心律失常,近期心肌梗塞病史,不稳定心绞痛,严重COPD,对侧颈动脉闭塞,串联性病变等)。

??总的来说,近年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积极干预和推广下,开展颈动脉剥脱或者支架植入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在国内进行的如火如荼,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可,积极的科普和宣传也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CEA和CAS各有优劣,目前并非一种手术方式取代另一种,而是两者相互补充,重要的在于临床医生如何更好的把握手术适应症,依据自身技术,给予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才是关键。


  医学网:随着社会老龄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比例持续增长,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快速上升。那么,请您介绍一下,您都主导或参与了哪些继续教育活动?且又有哪些促进作用?


  王兵教授:确实,随着社会老龄化,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近些年来迅速攀升,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们科室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不断吸收和引进国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作为省内开展血管外科最早的中心之一,郑州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承担单位,我们也始终致力于专科知识和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每年召开血管外科相关疾病专题学习班10余场,接受省内进修人员50余人,大力推广血管外科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已成功主办河南省第1-6届血管外科年会,第1-5届郑州大学血管论坛,两届中南六省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届华北血管论坛以及华夏医学论坛-糖尿病足学术论坛等。通过举办学习班及学术会议,不仅更好的起到的学术推广,促进了本科室与国内优秀的血管外科中心的交流与合作,更好的展示了自身的技术水平,扩大了学科影响力,也是促使我们自身不断努力发展的动力,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开展继续教育项目,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继续做好血管外科专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医学网:郑州大学五附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血管外科组,是省内较早开展血管外科工作的单位。年在您的带领下,正式组建了血管外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您作为医院副院长,郑州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近10年科室的成果?以及未来工作计划?


  王兵教授:我科成立于年,是省内乃至国内成立较早的血管外科中心之一,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医院的特色科室,河南省重点学科,国家高级脑卒中中心,郑州大学也依托我科成立血管外科研究所。每年召开血管外科相关疾病专题学习班10余场,接受省内进修人员50余人,每年引进新技术,新业务1-2项,受邀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演讲数十场,年门、急诊量达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余人,手术0余台。

??目前科室仍以颈动脉的手术及腔内治疗为特色,作为全国首批高级脑卒中中心,我科承担着全院颈动脉的筛查和评估工作,也着力于在全省推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更好的惠及于民。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热点,更是难点,也是我科近些年来着重解决的问题,围绕该课题申请到了多项省、市、厅级科研经费。该疾病往往花费高,远期通畅率低,无论是传统的开放手术,还是腔内治疗,都存在各自局限性,而杂交技术的兴起,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我科较早在省内建立杂交手术室,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开展主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是我科近年来重点项目,积极应用烟囱技术,体内外开窗技术,分支支架等大大拓展了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适应症。持续引进腔内激光,射频消融,Trivex动力旋切治疗系统等先进设备,联合泡沫硬化剂让静脉曲张的治疗进入微创,甚至无创时代。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是我们新的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医院副院长,郑州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中国医师协会颈动脉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颈动脉学组名誉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副组长、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弓上动脉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静脉联盟中国分会常委、亚太血管学术联盟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学组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周围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周围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脑卒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卫计委脑卒中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分会常委、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血管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分会常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治疗并发症学组常委、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协会学科建设管理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年个人被评为河南省卫生科技领*人才,河南省卫生科技中青年创新人才,中原健康好卫士。连续4年被评为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连续5医院“十佳医师”。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解放*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等杂志编委。擅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胸腹主动脉瘤、夹层的手术和腔内治疗,人工或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布加氏综合症,外周及内脏动脉狭窄和栓塞的外科及介入治疗,静脉血栓,肢体淋巴水肿及其它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均处于省内前沿、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王兵主任开展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杂交技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论是手术总例数,还是手术效果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主持省卫生厅及科技厅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数篇,现已培养研究生30余名,具有丰富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经验。

推荐阅读

热点课件丨王兵:杂交手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

热点文章|王兵:浅谈糖尿病足现状与治疗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热点访谈丨王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助力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