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念那时不在意外界评价、不基于社会背景、不设任何动机或期待去写字的,十四五岁的自己。
那年进入高三后,我的写字时光骤然进入空白期——觉得没什么东西好写,也什么都写不出来了。这种莫名干涸的状态直到我到香港读书之后才转变。但写着写着又发现,那种漂浮于世俗之上、仅仅专注于描写自己内心世界的文字,八九年后的自己怎么都写不出来,或是羞于写出来了。
读和写的基本都是与现实捆绑、基于生活出发的文字,似乎没什么不好。但那些没有目的的、无意义的事情,也要常做才是。
因此我整理了自己年前后写的文章,趁着又在人间多蹦跶了一年的这天,向那时的自己问个好。
的第一辑,分别记录了一次悬空而静谧的梦境、一个雨夜中的想象、十五岁生日时的感慨,和那年元旦和发小熬夜时,望着窗外想象的“初恋”定义。
以下四篇文章共字,并无配图。
1
悬空
/08
一行人来到陌生的地方。
面前一座高山,拥有娴静安宁的气质。
耳旁满溢流水的声音,却看不见一条河。甚至一滴水也难寻觅。清澈的风拂过葱郁树林,再吻过我的面颊。然而一丝风声也无。
站在此行人之中。眼中只有幽静的绿色,以及高处树丛掩映下弯曲而上的道路,像一条直指山顶的大蛇。
开始向山顶进发。这座山的山顶是何等地尖,仿佛仅是以一个点的形式存在。
最开始并没有清楚的道路,眼前是一大片铺满碎石子的斜坡,望不到边。踩在石子上发出碎碎的声响。人们大都在相互交谈,我却无法听见言语声。
于是一个人在人群的前列行走,穿着洁白干净的鞋子。一步一步,感到自己已走在了最前方,与同行的人愈来愈远。他们踩踏石子的声音逐渐变轻,后来似乎沉在了耳旁的长河里。
一直抬着头行走,望着那个高远的顶点。走过的路程愈来愈长了。
仰望山的顶点,视线忽然被一簇树叶阻隔。是身旁一棵巨大的树。再低头,脚下的道路不知何时生了出来。惊异地发现自己踩在了一条厚实的道路上。
走过那棵大树的遮掩,道路转了一个弯。柳暗花明。看见山顶忽然地近了许多。而通向山顶的道路,弯曲陡峭,其程度超乎想象。
路始终是在山的这一面弯曲而上,却从未盘山绕上。这十分特别。
道路的尽头,需要双手紧抓上方凸起的小石块,近似于攀岩。有几次因为陡峭,险些失足跌下。
此时,我再稍稍一伸手,就可够到山的顶点了。然而转眼间,原本的山顶成了一个平台。有些人在上面走动。
是刚刚同行的人。他们似乎是从山的背面上来的。
我的右脚摸索着更靠上方的石块,却无论如何无法寻到。因此身体接近悬空。
发现在山顶的平台上走动的,还有我的一位朋友。是多年前的亲密玩伴。自她离开起便无联系。
而她依旧是多年前的好模样。她看见我,说要带我去她的学校看看。语气神态,仿佛我们未曾分开。如我的回忆。光是看嘴型,我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然后我们便真的来到了她所在的学校。校园里,穿着整洁校服的同学嬉戏玩耍,我却依旧听不见他们游戏的声音。
身体仿佛一直悬空着,醒来后便把它忘记了。也许它不愿被我念起。直到下一个深夜,我才终于模糊地忆起了它。这个姿态。
生命的悬空,本该如此。一面光亮的安宁的镜子,面对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2
盲
/04
暴雨倾盆,电闪雷鸣。细密雨点迅疾地砸落在大地。远处屋顶掀起一阵水雾。整个世界是琥珀,由雨与水雾包裹起来。
茂密树丛后的路灯在冰冷雨夜中依旧发出橙色光亮,温润而有力。光芒周围闪动着的,清晰可见一幕幕流动的雨帘。
我在黑暗中独守空无一人的房子,因突袭的暴雨感到欣喜。
立即穿上鞋子,准备出门。门口的风已很大,呼啸地透过门缝吹进屋中。我顶着强风推开门。寂静黑暗中的吱呀声响,消失在珠散罗盘般的密集雨声之中。
背后涌动暗流之中忽然传来的话语,“你不该去的。你原本并不这么打算。”
一股清凉气息从黑暗中缓缓蔓延过来,几乎将触及我的背脊。“你并不打算。”
风刮过脸庞,我走出了门,在一片寂静之中走向夜雨,抛下身后空空如也的深沉黑暗。
即使原本打算出行,
没有夜雨的召唤仍不会动身。
原本并不打算爱的,
但忽然遇见,于是义无反顾地走去。
3
梢头豆蔻之死
/09
我忆起,一句话。友人说:我所喜欢的人,他只在神色凝重认真思索的时候,是最为好看的。彼时我并不理解。如朝霞的少年,年轻的笑容。如此纯净,娇羞美好。何尝不动人?
我忆起,一本书。散文集。集子里带有几篇游记。风格平静而哀伤。在那一段岁月里让我着迷。注视那些文字之时我从来不会笑,即使有谁忽然亲昵地唤起我的名字。
我忆起,一段时光。十五岁之前。每每想道,内心滚滚煎熬疼痛压抑,为何不去死。未曾亲抚豆蔻之花,却正值豆蔻年华。未曾恋上远方云烟,却感觉自己不停流浪。青春激昂,伴随迷惘压抑——然而。我终究还是没有死。
翻腾袭来的滔天巨浪中的船只,它要么无力反抗支离破碎,要么咬紧牙关凯旋归来。非此即彼。我最终未死,更从青春繁复中走到了十五岁的关卡。
我仿佛看到在曾经的九月,曾经我的生日之时,收到的那么多礼物与祝福。梢头豆蔻散发迷人芬芳。
站在十四岁末的时间点之上,回过头审视曾经的自己。心中曾经的漫漫长流从笔下宣泄,常常迅疾得令人几近窒息。想要表达的太多,手指曾常常因长时间写字而疼痛。然而最终还是字迹凌乱。曾经的我对于表达竟是如此渴望。
曾经愿望有一个笑容干净的男生。陪伴我走过豆蔻年华。应该有一个人,在任何时刻所念想的都是他。与之相对时会忍不住凝视他的眼睛。在阳光下相互牵手,在雨天时一起打伞。这样一个人,能够让我感受到青春的意义。
然而。这个人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我在人海中匆匆走过,未曾凝望谁的眼眸。我写下无数的字,从头至尾手中紧握的也只有我的一支笔。于是我最终独身一人来到了豆蔻年华的尽头。这是我的遗憾。
慢慢地我开始认为,一个人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书,属于自己的歌,或是属于自己的画集。一个人,融合视界。
写下自己的故事与沉默。轻唱自己的平淡与晴朗。画着远处海天相接一片寂静清蓝,画着近处,你站在潮汐中唱歌。
我开始期盼那些人们的心境。
——拥有一份能令自己欣慰的作品。这是我开始认为的人生意义。
十四岁末的九月,收到一张明信片。所附照片,是我一直以来心爱的歌者。照片中,他微微低着头,安静地认真地唱着歌。
无需灿烂,无需热烈,这样的人竟是如此好看。
“到底什么,才是值得纪念的似水人生。”明信片上的字迹那样熟稔。
时隔多年,我终于得以明白它的意义。
我已经不是该伤春悲秋时时落泪的年纪了。
我的豆蔻年华是时候死去了。
谁也不许触碰我的花朵。即使它已残败。
谁都无法浸润我的内心。除非你在远方。
我怀念着我的梢头豆蔻,怀念那些迷惘体验,如此非凡动人。我坚定着我的未来之路,坚定这些静水流深,这番怡然自得。
越过这个时刻,我的豆蔻花便凋零了。
十四岁末的梢头豆蔻之死。无需祝福我。
4
初恋时恋初
/02
(节选)
抱着尝试的目的熬夜通宵,也不是不可以。兴奋与困顿交织袭来,穿着棉质柔软的宽大睡衣,沉闷地遥望窗外睡得寂静的城市。
素日看来宽敞又平凡的街道,早已走过一遍又一遍的地方。透过临街的高楼窗口俯瞰,街灯金色淡淡的照耀下,终究对我显出阑珊柔和的娇容。原来它是如此绵长弯曲。
拉开三层隔音玻璃窗,伸出手臂企望照下更远的街景。午夜时分的高空,风大而凛冽,握着相机的手立刻感觉僵冷。
因此我想起那年夏天,相机坠入海洋。若稍一松手,它会掉入底下黑色暗长的河流,迅疾被冲走消失。
这条黑色的河流。河岸是金*色的,温柔地目送擦身而过一刻也不停留的黑色流水,向前奔去。
再过三四个小时天色就会重新亮起来,这是确定的事情。而我想去睡了。
未知的一天,当我从白昼写作只到深夜仍不疲惫,或者和朋友一直打电话,熬夜算的了什么。真心想做的事情,想爱的人,就是流血,病痛,也丝毫不会有所不值。
真正遇到宁愿为其牺牲而去珍爱的人时,才会是极致的感情,是初恋。真正发现时,或许身体与精神早已经历风霜血雨,皮肤开始长出皱纹和斑,眼眸趋向黯淡松垂,也看尽卑鄙之事,沾染过世俗气焰。
那是开始怀恋最初的时候。
倾心本质地初恋时,却开始恋初。
结尾不是温情的景象,却是我始终最为尊敬的残破之美。
掠过残破河口,稍事停留。
这是永恒无尽超脱世俗的河流。
▼
/关于ARIAself/
随想
港漂
人物
荒谬
少年
问号
情诗
自由
离别
书信
抽屉
游记
塞尔维亚
泰国
日本(镰仓
东京
吉卜力
富士山)
香港(石澳
塔门
大澳
南丫岛
长洲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