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动脉血管疾病,起病急骤,死亡率高。目前,国际已有相关统计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IRAD)注册患者超过例,涵盖了12个国家。但是国内主动脉夹层患者特征统计分析研究较少。为了探究中国B型主动脉夹层人群的特征,年11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血管论坛暨年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CEC)上,会议共同主席、医院血管外科(医院)符伟国教授回顾性分析了~医院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特征数据。
医院是华东地区B型主动脉夹医院,该回顾性观察研究统计了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住院数据,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住院人群特征、住院死亡情况、住院时长、费用以及治疗方式和急诊手术情况。所有患者资料均来自于医院住院电子病历资料,按照ICD-9-CM和ICD-10-CM筛查,并由临床医师根据住院记录和影像报告进行复核。
住院人群基本特征
该回顾性观察研究最终纳入例患者,来自于全国30个省市,主要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以50~70岁人群比例较高(54%),男性患者比例为82.7%,与IRAD结果类似。其危险因素以高血压最为多见(77.4%);医保病例的比例为33.4%(表1)。
至年间,50~59、60~69、70~79岁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与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趋势一致。表1.较住院患者的基本特征治疗方式趋势变化
住院患者接受腔内治疗的比例较高,且TEVAR组死亡率(8.2%)显著低于未行TEVAR组(24.8%),提示了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优势(图1)。此外,急诊手术的比例也在逐步升高,主要是复杂性夹层或瘤样扩张性夹层患者(图2)。
患者的住院时间在逐渐缩短,但是住院总费用在增加(图3);住院总费用中支架费用比例最高,手术收费呈下降趋势。此外,进口支架费用较国产支架费用高约40%,但是进口支架的使用比例呈升高趋势,至年,进口支架的使用比例已经超过95%;进口支架的高占比可能是因为进口支架纳入医保,实现了异地报销,且国产支架的长期疗效缺乏证据,因此部分患者的选择倾向于进口支架。
图1.TEVAR组和non-TEVAR组住院死亡率比较图2.急诊手术比例趋势图3.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变化趋势总结及展望
医院B型主动脉夹层统计数据显示,患者的基本特征与IRAD相似。年龄区间为50~59、60~69、70~79住院人数正逐年增加,与最新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特征相符。TEVAR组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non-TEVAR组。患者的住院时长缩短,得益于支架的改进和手术技能的进步。10年来住院费用逐年增加,其主要原用是腔内治疗比例的增加使得医疗耗材的使用比例相应增加。
依托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将展开主动脉疾病队列(ADS)研究,通过电子病历、TEVAR数据库、医技数据库、将病史信息结构化、CT图像数字化整合病历数据组成ADS单中心数据库。其目的是建设中国人群的主动脉疾病病历数据库,随访数据库、基因样本库等;分析主动脉疾病的人群特征、发病原因、诊疗模式、预后影响等,为今后主动脉夹层治疗指南、“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建议和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