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夹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新闻佳大附属一院完成高难度主动脉手术
TUhjnbcbe - 2021/7/8 9:22:00

近日,佳医院心脏外科接收了一名突发剧烈胸背部疼痛的54岁男性患者。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龙海睿查体后,判断是主动脉破裂了,立即组织行血管CTA检查,果然不出所料,患者体内最粗的动脉---主动脉的内膜壁上破了一个口子,高速、高压的血流将其内膜和外膜分离,从而形成夹层,并导致破裂口附近的外膜迅速向上下扩张一直蔓延到腹腔主动脉,最大的危险是血管外膜随时可能破裂,其凶险程度就如同江河决堤,一泻千里,而抢救成功的机会几乎为零,几分钟内就会导致患者死亡。高血压常为其发病主要因素,因此,医学界将主动脉夹层称为“高血压刺向人类的一柄利刃”。急性期如不经特殊治疗,80%在2周内死亡。慢性期病人5年内也有50%~80%死亡。为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经科主任邹志田教授指导分析病情,完善影像及生化检查后,同时予以镇痛、镇静、扩血管、降压等一系列对症处理,随时观察血压、尿量、腹痛体征变化。决定运用目前最先进、最有效最小损伤的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来解除患者的死亡威胁。

患者血管显著异常:1.左椎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弓;2.降主动脉新发三处溃疡。因为患者主动脉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小弯侧,常规支架释放部位锚定区不足。如果采取平行支架技术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可以保证健康锚定区,但是异常的左椎动脉不能保留。故我团队采取体外支架开窗技术使患者受益最大化。此技术耗时长,难度高,国内鲜有报道。经过精确测量后,在支架开窗15mm×10mm,收纳回输送系统后,在C臂引导下将支架精准释放于预定位置。造影显示完美保留所有重要动脉分支,无内漏。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肿瘤,但其发病的迅猛、凶险程度,令真正的肿瘤都难以望其项背。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后果不堪设想。研究表明未及时治疗的病人中,24小时生存率75%,一周内生存率50%。其中约3/4不能挽回的病人是由于夹层破入心包形成心包压塞或破入气管、食管或破入胸腔引起大出血而迅速死亡。80%以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患有高血压,

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加,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每年每百万人口约5~10例,年龄为50~70岁。

主动脉夹层典型的症状为突发的胸背部剧烈疼痛,可以放射至胸前、腰背部、腹部及下肢。疼痛难以忍受,呈刀割或撕裂样。若夹层累及周围动脉可引起昏迷、偏瘫、截瘫、腹痛、腹胀、呕吐、血尿、无尿、肢体脉搏减弱或消失等等一系列表现。

螺旋CT血管成像是可疑主动脉夹层病人的首选检查,因其无创、快速、有效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重建的主动脉影像可以明确反映真假腔及其分支的三维结构,判断破口与真假腔的位置关系,同时测量破口距离锁骨下动脉的距离、破口大小及瘤径,对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过去,主动脉夹层经开胸或开腹行升主动脉和/或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手术,虽然创伤大,手术风险高,但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国内开展应用覆膜支架植入术进行腔内隔绝治疗主动脉夹层已10余年,无论是有效性还是安全性,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0%,5年生存率为95%,较传统手术大大改进。尤其是StanfordB型夹层,亚急性期应用腔内隔绝术封闭破口,使假腔内自发形成血栓,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已成为首选,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与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情绪变化有着明确的关系。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掌控情绪,尤其重要的是注意血压的控制,避免血压急剧波动。

据悉,此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顺利实施,充分显示了佳医院心脏外科专业的诊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三江百姓的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佳医院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佳大附属一院完成高难度主动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