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的老街小巷,隐藏在高楼大厦的背后,它们的一砖一瓦承载着市井文化,保留着岁月的痕迹和城市的文化。遗憾的是:随着棚户区改造的全面展开,正安东、西、南、北门的老街小巷,几乎拆迁消失殆尽。走在正安县城的大街上,到处都是现代化的城市气息,灯红酒绿、繁华夜景,埋藏在正安人心底的那些老街小巷,已经很难找到它们的尾巴……
位于正安东门片区的一条小街,老一辈的人亲切称之为“扫把街”,一头大一头小,就像一把活灵活现的扫把。旁边有老一中、老三中、正安一小、正安职中老校区,这座老街小巷在这些读书娃儿的陪伴下,是那么的鲜活、生机勃勃,就像一阵阵青春风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
一中毕业证,你见过吗?
巷子很窄,“胸怀”很宽
扫把街不算宽敞,却很热闹,每天上下学高峰期的时候,包子馒头店、文具店、洋芋粑粑店、米皮粉店……都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那时候,正安一中(现正安三中所在地)尚未迁址,老一中也没有全部住校的条件,来自各个乡镇的高中生,很多都住在扫把街的周围,相依相伴度过了大家的青涩时光。
“药店老板的两个姑娘,好像也在一中读书,长得还挺好看的……哈哈哈哈”
“你是不是喜欢丽君,她就住在这个小巷巷里面,就是房东老板特别凶……”
“明天不上课,去你那里改善改善生活哈,听说你从家里带了些腊肉……”
“走,又去跟她辅导辅导功课,她不是经常问你题吗?人家对你肯定有意思……”
好熟悉的聊天段子,好青涩的豆蔻年华,对于懵懵懂懂的高中生来说,摆脱了父母监管的大小孩,汇成了一种特殊的、欢天喜地的青春文化。至今想起来,还是忍不住会心一笑……
人小*大,青春“江湖”
一条窄窄的扫把街,无数条延伸串联的小巷子,把我们的高中生活,融进了这个“懵懵懂懂”的江湖里面。大家似曾懂,又不完全懂:学霸们在这里挑灯夜读;好玩者扎堆台球室熬到深夜;“早熟”的小伙伴,躲在某个角落唧唧我我;“江湖”兄弟们,商量着明天“对付”谁谁谁。三年的高中生涯,异常的难熬,穷得叮当响的时候,扫把街的旮旯角落,躲着的某一个同学、老乡,貌似已经被“搜刮”了遍。住在稍显昏暗的巷子里,读着书、开着玩笑、吃着夹生饭、谈着青涩的恋爱……毕业收拾行囊的那几天,大家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同学们有的即将踏入理想大学,有的带上几件衣物直奔广东,有的则留下来再闯一年。回忆是甜蜜的,回忆也是酸楚的,扫把街周边大大小小的小巷,有你熟悉的那个人、那家店、那段故事……也有你的欢声笑语、痛哭流涕。高中三年的“江湖”青春,或许等我们到了知天命、白发苍苍的时候,猛然的一回想,涌上你心头的,应该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吧。老一中校门
师生情深,“小票”大爱
家境贫寒,几乎成为那个年代,农村孩子的普遍“代名词”。一家人缩衣节食,供养孩子上高中,也期待通过读书这条路“跳出农门”。在扫把街的巷子里,也发生着一段段终生难忘的师生情谊。阿泽父亲突然离世,母亲常年生病,哥哥早已成家糊口也难。依稀记得,站在扫把街的三岔路口,已经高三的他决定辍学回家。老师和同学知道后,拦住了准备奔赴车站的阿泽,大家东拼西凑,硬是把学费给他凑齐了,接过钱的一刹那,一向喜笑颜开的他,感动的泪水和嘶哑的声带,已经把“谢谢”之类的话“堵住了”,在场的人也是一阵酸楚,相互拍打着肩膀,继续前行。类似的感人小故事,每一届学子都应该感同身受,几乎每天都在扫把街的各个巷子里,暗潮涌动、幸福的发生着。恐怕也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会“咀嚼”出五味杂陈的幸福味道。毕竟,青春是短暂的,回忆却是永恒的!深厚的师生情谊,贯穿了整个三年高中时光。吃着老家带来的酱豆、渣海椒、土豆……没有“油水”的生活,却吃出了鲍鱼龙虾的欢乐。小小的扫把街,难忘的师生情,在这个已经消逝的老街小巷,永不消逝的就是这份珍贵的、不言而喻的师生情、同学情。青春已逝,“情怀”不老
扫把街,当年可是正安最热闹的一条老街小巷。棚户改造意味着现有的老房子、老街道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每一条小巷、每一栋老房子、还有那些尘封的故事……都串联起我们高中生活的美好回忆。时过境迁,曾经“放荡不羁”的懵懂时光,早已埋藏在记忆深处。青春已逝,情结难抹,成长的年轮,已经很难找回曾经的影子。“扫把街”的名字还在,但“*”已丢、样貌已变,过去的老街小巷,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这些“老家伙”完成了属于它们的时代使命。我们怀念老街,怀念拥有无限憧憬的欢快日子,透过小窗冲出来的幻想。老街坊们住进了高楼,和老街小巷一同消失的,还有那些熟悉的喧嚣。但是我相信,老街的记忆不老,岁月不老、情怀不老.....那份数年酝酿的温暖滋味,也永不会老。难说再见!却又无法再见!曾经的吆喝曾经的追逐曾经的曾经永远成为曾经再见,老街!再见,老伙计赶紧点个↓↓
转给更多的人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爆料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