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
05/17
May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但是多数人仍然对其认识不足,存在许多误区,本文主要讲述关于高血压的常见问题,旨在为大众树立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理念。
01
怎么诊断出高血压?
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的诊室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或家庭自测血压≥/85mmHg;动态血压白天≥/85mmHg,或24小时平均值≥/80mmHg也是高血压诊断的阀值,夜间≥/70mmHg。
02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压?
①平时血压在高值的人: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
②超重(体重指数24~27.9Kg/m2)或肥胖(BMl≥28Kg/m2)和(或)腹型肥胖:腰围男≥90cm,女≥85cm。
③高血压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史,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加。
④长期高盐膳食。
⑤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ml及以上)。
⑥长期吸烟。
⑦缺乏适当运动。
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⑨男性年龄≥55岁,女性绝经期后。
03
高血压不控制有什么严重危害?
有的人认为,高血压只要沒有不适症状,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成正比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破裂了,发生了脑出血或主动脉夹层破裂,才有了感觉,但一切都太晚了,所以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持续的血压升高可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最终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04
为什么要重视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计的选择
在医院诊所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自己在家中测量状态放松,医院环境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更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血压,也有助于发现清晨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等。因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
05
得了高血压血压降到多少比较合适?
①降压的短期目标:降至血压达标。根本目标: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②目标血压: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9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90mmHg以下。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80mmHg以下(部分有糖尿病、蛋白尿等的高危患者)。
③降压治疗的同时,综合干预患者所有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疾患。
④联合用药,高血压2级以上或高危患者常需要联合两种小剂量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治疗。
06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稍快;老年人、病程较长,有合并症且耐受性差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可稍慢。
一般高血压降压治疗要掌握平稳渐降(2~4周)的原则,让重要脏器供血有适应的过程,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尤其是老年人。
07
得了高血压必须马上开始吃降压药吗?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评估水平,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超过/90mmHg和(或)目标水平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应及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对并存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的临床疾病进行综合治疗;中危患者,可观察数周,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应开始药物治疗;低危患者,则可对患者进行1~3个月的观察,密切随诊,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监测,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压仍不达标可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08
血压已经降至正常了,降压药还吃不吃?
忌间断服降压药。大部分高血压病人需终身服药。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进展。血压偏低时,应找医生调整,切忌自行停药。
09
只是血压高,没有不舒服的症状,需要吃降压药吗?
忌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10
可以根据症状自己增减降压药的量吗?
忌不测血压服药调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11
高血压患者需要每天都测血压吗?1天测几次?
(1)对初诊高血压患者或血压不稳定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建议连续测量家庭血压7天,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
(2)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3)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4)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12
高血压患者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
一、药物处方
遵医生医嘱。
二、营养处方
①改变烹饪方法,减少用盐量。利用酸、甜、辣、麻等其他佐料来调味。
②少用含盐高的佐料。如酱油、*酱、辣酱、豆瓣酱、咸菜等,这些佐料中的含盐量比较高。
③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盐多的食品。减少咸肉、腊肉、咸鱼、咸菜和罐头等传统腌制品。
④在加用食盐时,最好使用有计量单位的容器,如盐勺,做到心中有数。
⑤食用包装食品时,要注意食物标签,了解含盐量。
⑥在外就餐时,要告知服务人员,制作食品时,尽量少加盐,不要口味太重。
⑦多食用新鲜蔬菜。
三、戒烟限酒处方
1)高血压患者吸烟会大幅度地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戒烟的益处大,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效果明显,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成功戒烟的窍门:
①丢弃所有的烟草、烟灰缸、火柴、打火机,避免一见到这些就“条件反射”地想要吸烟;
②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尽量不用零食代替烟草以免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过胖;
③用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来代替饭后一支烟的习惯;
④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钓鱼、打球等,一方面可以缓解压力和精神紧张,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把注意力从吸烟上引开;
⑤请家人监督,并对戒烟的成就给予鼓励或奖励;
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用有助于戒烟的药物,如尼古丁贴片或安非他酮。
2)中度以上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饮酒可抵抗药物的降压作用。目前认为喝酒所致的高血压是可逆的,只需戒酒或减饮酒量就可使血压降低或恢复正常。具体措施包括:
①认识饮酒的危害。
②树立一定要戒酒的观念。
③如饮酒,建议少量,男性饮酒者,每日葡萄酒小于ml(2两),或啤酒小于ml(半斤),或白酒小50m1(1两);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
④不饮高度烈性酒。
⑤酒瘾严重者,可借助药物戒酒。
四、心理处方
①正视现实生活,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大度为怀;处理好家庭和同事间的关系。
②避免负面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③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旅行、运动找朋友倾诉、养宠物等都是排遣压力的方法。
④增强承受心理压力的抵抗力,培养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⑤心理咨询是减轻精神压力的科学方法,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⑥避免和干预心理危机(一种严重的病态理,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求医)。
五、运动处方
运动是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可以调节自主神经,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更可以燃烧脂肪,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减肥的效果。
1)有氧运动方式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秧歌舞、广播体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登楼梯等。
适当增加生活中的体力活动有助于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做些家务、步行购物等活动,使每天的步行总数达到或接近1万步。
2)运动强度以下表现为运动强度中等:①主观感觉:运动中心跳加快、微微出汗、自我感觉有点累;②客观表现:运动中呼吸频率加快、微喘,可以与人交谈,但是不能唱歌;③步行速度:每分钟步左右④运动中的心率(次/分)=-年龄;5休息后约10分钟内,锻炼所引起的呼吸频率增加明显缓解,心率也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3)运动持续时间高血压患者的每次运动应在30~60分钟(持续运动或每次至少10分钟的间歇多次运动)。
4)运动频率每周3~7次运动,最好坚持每天运动。运动贵在坚持,运动停止后,训练效果可以在2周内完全消失。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