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命悬一线的患者
一个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素不相识的两个人
在生死边缘相遇
危急时刻患者突然决定放弃
医生急了你要是没钱我给你垫行不行
我只想救你的命
生命至上医者大爱
感动就在我们身边
不管谁生了病,病情稍微一紧张,第一时间,家属、医院、请求医生赶快治病、救人。可以说,每天,有求于医生的人都排着大长队。但是作为医生,面对一个极其危重、命悬一线的患者,不是病人和家属求他,反而是他一边守着患者、一边拽着家属,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说:你要是没钱,我给你垫,你赶紧做手术吧,只有手术可以救你。最后,着实经历了一番波折,才总算把患者送进手术室,保住了性命。这位医生就在我们身边,医院胸心外科的陈晓亮。
被救的患者叫谷树钊,今年51岁,是庆城县三十里堡镇韩台村村民。去年的一次脑梗,给他留下了后遗症,右半边身体活动不太灵便。十来天前,他来西峰买药。
谷树钊:“当时在街道上走着突然感觉到不舒服,整个胸脯剧烈疼痛。(汗出得)整个衬衫也湿了,戴着的帽子也湿了。”
医院胸心外科医生陈晓亮接诊后,赶紧带谷树钊做检查。
陈晓亮:“病人是胸背部的撕裂样疼痛,特别疼,处于一种濒死状态。”
检查显示,谷树钊的主动脉有一个巨大的血管瘤,并且已经形成主动脉夹层,情况万分危急。
陈晓亮:“而且血压特别高,最高的时候收缩压达到(毫米汞柱)左右。这么高的血压,这么大的瘤子,随时有可能破。”
医院胸心外科主任李珲:“当时(情况)非常危险,一旦血压控制不好,一旦病人出现夹层进一步地撕裂,可能出现(血管瘤)破裂,随时可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陈晓亮主张马上手术。
陈晓亮:“我们要尽快地先把血压和心率降下来以后,让瘤子破裂的风险降低,我们准备紧急手术。”
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血管。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都是最最凶险的疾病,血管一旦破裂,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陈晓亮:“瘤体现在就像一个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我们在短时间内尽快要把这个炸弹拆除。”
抢在血管破裂前实施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手段。但是谷树钊发病时,身边一个亲属都没有,要不是陈晓亮医生自愿承担风险签字担保,谷树钊差点连检查都做不成,更别说手术了。
陈晓亮:“CTA又称之为血管增强CT扫描,这是诊断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关键检查,可以称之为诊断这个疾病的金标准。做这个检查以后就可以确诊这个疾病,确定我们的疾病的严重程度,撕的范围的程度,决定我们的手术方案,因此这个检查是必须做的。我说必须查,没有什么商量的,他不签字。我说我代你签(字),必须做。”
身边没有亲人,做检查风险太高,谷树钊顾虑重重,害怕自己万一挺不过去。其实,对于风险,作为胸心外科的医生,陈晓亮比谷树钊更清楚。
陈晓亮:“我已经接诊好几例病人,在做检查打造影剂的过程中,瘤子破裂,病人当时就死亡。”
尽管陈晓亮对做检查的风险再清楚不过,但是不做检查,就没有办法施救,他果断决定,替患者签字。
陈晓亮:“我说我代你签(字),必须做。在那地方没有什么顾虑,如果不做,在那地方等,就是向死亡一直在靠近。”
检查结果,谷树钊的病情凶多吉少。
陈晓亮:“咱们正常的胸主动脉的血管直径是2.5公分左右,这个人的胸主动脉瘤的(横向)直径,纵径大概11公分,横径是9公分。夹层撕裂的范围,从瘤体破裂的破口撕到夹层下端,约13.9公分。”
瘤体大、瘤壁薄、夹层范围广,此时,谷树钊真的是命悬一线。
谷树钊:“由陈大夫安排,在(我身边)没有亲人的情况下,没有自己家人的情况下,把我安排住在病房。”
陈晓亮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陈晓亮:“怎么样把这个病人救回来,怎么样让他的瘤子不会破裂。如果等家属,等时间,病人有可能(瘤子)破裂死亡。他体内就像放了一个炸弹一样,我们要把这个炸弹尽快拆掉,让他脱离危险。”
谷树钊胸腔内的主动脉瘤比他自己的拳头还要大,加上血管内膜撕裂形成的血管夹层,总长度大约在25厘米左右。这么大的“炸弹”,情况复杂,手术风险极高,医生们必须慎而又慎。陈晓亮请科室的医生们一起讨论手术方案,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准备,只要患者和亲属同意,就可以立即给谷树钊做手术。
谷树钊的大姐:“当时我还在庆城。我就赶紧给我妹妹打电话,赶紧给我(大)弟弟打电话,结果我(大)弟弟在油田上配属,在(陕西)志丹县,当时一下子就来不了。”
医院胸心外科主任李珲:“这类病人在24小时之内的死亡率可以达到50%以上。”
陈晓亮:“他本身的血管瘤随时有可能破裂,形成的血管夹层也有可能随时破裂。抢时间就是抢生命。”
李珲:“医生也是非常煎熬的,因为拖的时间越长,这种危险的机会就越多。”
直到第二天,谷树钊的姐姐、哥哥,还有表兄弟们总算是都到齐了。但是大家商量的结果,却出乎医生的意料。
谷树钊说:“听到有些人说(手术)做不成功的情况下,就(瘫痪)睡到床上了。考虑到咱们的生活经济各方面都比较困难。假如我以后就睡在床上,这个后果更严重。”
谷树钊的大姐:“手术台上下不来怎么办。真的是人命关天。谁都做不了这个决定。”
谁都无法做决定,最后谷树钊决定放弃治疗。
谷树钊:“陈大夫大概已经把这个(手术)时间安排了。我就说停止,我不做这个手术了。”
谷树钊这时的病情,不做手术就等于放弃生命。
听到这样的决定,陈晓亮医生急得眼圈儿都红了。
陈晓亮:“医院现在有这方面的技术,有这个能力,我们可以治疗你这个疾病,可以给你提供生存下去的希望,你来到我们这里,让我眼睁睁地看着你不做这个手术,放弃治疗,在我这里我们做不到。”
李珲:“作为家属来说,他仅仅是担心和害怕,那么作为医生来说,脑子里面想的是在我们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够把病人的生命挽回。”
陈晓亮:“老百姓他不懂这个病的危险,他不懂这个病随时有可能要他的命。”
谷树钊这时心里还抱有一丝侥幸。
谷树钊:“我只想着靠吃药,养息一下,可能还能挺过去。”
但是陈晓亮医生更清楚这种病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晓亮:“如果说这个病不做手术,那就是放弃治疗,随时都有可能死亡,但是做手术就有活下来的希望。”
危急关头,医生们一方面竭尽全力稳住谷树钊病情。一方面继续千方百计做他和亲属的思想工作。
李珲:“(他同意做)手术前,我们医护人员就是24小时不离床,对他进行监护。”
陈晓亮:“他们姊妹很多,我跟这个说跟那个说,反复地交代,反复地说。我还不能跟病人说得太多,我怕他情绪激动万一瘤子破裂,因此我在病人跟前,我要非常温和地跟他交流这个病情,但是我自己内心很焦急。”
谷树钊的大姐:“我是实在不忍心让他走,我不想让他走。就这话,一次一次给我们说。”
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谷树钊和家人还是犹豫不决,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陈晓亮医生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陈晓亮:“我感觉他跟我的父亲年龄差得不是很多,我说我如果作为儿子的话,我的父亲有这样的病,他不同意他是不懂危险,但是我作为子女我知道这个危险了,我必须给他做(手术)。如果说我是这个病人,我上有老母下有孩子,我走了其他人怎么办。”
谷树钊的大姐:“我真的没见过陈大夫这类大夫,求着给病人看病,而且这个病人是和普通的病人不一样。手术做了,好了,就好了,要是在这放着,那就是一个炸弹,说炸就炸了。我真的没见过一个活生生的人把炸弹往自己的怀里揣的。”
最终,亲属们都被打动了,一致同意做手术。谷树钊的血压也控制得比较平稳,疼痛逐渐缓解,到入院第二、第三天的时候,他基本没有疼痛症状了。
陈晓亮:“但是随着疼痛症状的缓解,病人觉得用药是有作用的,那我为什么要做手术。做手术风险那么高,有可能上了台子就下不来了,再一个(他是)脑梗后遗症,万一有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他自己也接受不了。”
李珲:“当然为了让(患者和)家属更进一步地对我们信任,而且这种特殊病例我们不能去冒险,所以我们外请了外地的一些专家,和我们有这个技术联盟的,做技术上面的支持。”
尽管这样,谷树钊依然坚持不肯做手术。
陈晓亮:“最后我跟他沟通的时候,我说你的顾虑到底在哪里,他说除了手术风险的问题之外,他还考虑到这个费用的问题。”
原来,谷树钊孤身一人,还要照顾年近八旬的母亲,生活很困难,看病完全依靠哥哥、姐姐们。
谷树钊的大姐:“就是种点粮,他去年得了脑梗以后还没办法种了,连地里的玉米都搬不回来了。”
谷树钊觉得,做手术的费用,他自己拿不出来,又不想给兄弟姐妹们背上包袱。
但是,作为医生,陈晓亮坚决不放弃。
陈晓亮:“我说做手术,治病、救人要紧,先把你的命救下来。没钱,我给你想办法,做手术、必须做。必须救你的命。”
谷树钊的大姐清楚地记得陈晓亮医生说过的每一句话。
谷树钊的大姐:“你必须做,必须做,这个手术你必须做!我知道你家里很困难,我知道你的顾虑很多,我不想让你出现任何问题,我要(把你)救下来,我就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大夫。你要是说没有钱的话,我给你垫钱你做能行吗?你到底行不行?你答应做手术,只要你答应做手术就行了,钱我给你垫。这个就说了三、四遍。”
陈晓亮:“咱们俗话说,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啥大问题,人命关天的事才是大事。就恨不得一下子把病人抓到手术台上,赶快把手术给做掉,先把病人的命救下来,人命关天的事情不容许咱们去过多的考虑。
谷树钊的大姐:“他说他垫钱的时候,我听见他哽咽了。当时我那个眼泪很多,就是收不住。”
说起这些,谷树钊的姐姐也忍不住泪湿眼角。
重重顾虑一一消除之后,谷树钊总算是点头同意了。
谷树钊的大姐:“(陈)大夫就说:那我就安排了,我就安排了。说了三遍。”
当天晚上陈晓亮医生就跟外请的专家一起,给谷树钊做了手术。
陈晓亮:“咱们这个瘤体特别大,在我们整个手术准备的过程中,瘤体在手术过程中受到刺激,有可能出现破裂大出血。另外一个瘤体很大,附壁血栓很多,在这个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附壁血栓脱落以后,有可能导致远端小血管的栓塞,引起一些致命性的并发症,甚至死亡,这就是我们手术过程中的两大难点。”
尽管难度很大,但整台手术考虑周全、准备充分,再加上省内外专科联盟的技术支持,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手术后陈晓亮医生激动不已。
陈晓亮:“他的瘤体一个是横径大,一个是纵径长,再加上他夹层撕裂的范围广。我们一个支架是不能覆盖所有的病变,所以我们要两节支架对接以后才能完全地把病变覆盖掉,能够保证他术后安全。术后病人的不舒服症状彻底缓解,等于就是把他体内一个大的炸弹一下子给拆除了,当时做完以后我真的很高兴。”
谷树钊的大姐:“(陈大夫)高兴到了什么程度,像是比我还高兴,把我肩膀上拍了一下,跳了一个圈,说:很成功、很成功。”
陈晓亮:“手术是(晚上)9点多结束的,完了以后到晚上两点多的时候我还没睡着。”
谷树钊:“第二天早上陈大夫也很疲惫,带着疲劳的表情,早早地进来。说他回去睡了三个小时,第二天早上五点钟又来了。(他说)明天休息一天,后天可以下地活动,活动上一天就可以出院了。这一句话就让我把我心里的石头放下来了。”
手术非常成功,没有并发症,恢复也很好,术后第四天,谷树钊准备出院回家了。临走前,他和家医院送上了感谢信,所有人,满满的都是感动。
谷树钊:“咱们听都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好大夫,这是我这次亲自遇到了,亲自经历了。我以后也不知道用什么一种什么方法来感谢他。他把我的命救回来,可以说是和我亲人一样了。”
谷树钊的大姐:“就是无法表达这个感激之情,我都不知道咋说,就是大恩人,那是人命关天的恩人,那是救(我弟弟)命的(恩情)。”
救命之恩,深表感激理所应当,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陈晓亮医生不顾一切成功挽救患者生命之后,竟然也是眼含热泪、心存感激。
陈晓亮:“手术做完之后,我非常感谢这个病人,感谢这个家属,医院的认同,对我们治疗水平的认同,他来到这里就诊,就是对我们的信任,给我们给了一个救治他的机会。”
整个采访过程,处处都是感动。陈晓亮医生给我们讲述这件事的时候,好几次眼圈都红了,让我们看到,果敢刚毅、不顾一切从死亡线上救人的他有着一颗柔软的心。真是可敬又可爱!再多的溢美之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不足以形容他们这个优秀的团队。危急时刻生命至上,医者大爱勇敢担当。这份炙热的真情、这份人间的大爱,真是太美好了。
记者:郭桂梅
编辑:王婷婷监制:吴锋总监制:缪中发声明:本频率所有栏目由甘肃良友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听有温度的新闻|做看得见的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