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紧急电话让我瞬间紧张
医院主动脉夹层紧急手术
开通救治绿色通道患者转危为安
“大年初二,家中准备宴客。
导医君一大早就在厨房忙活着,朋友一个电话过来。
本以为是普通的拜年电话,谁知听到的却是朋友支离破碎的言语,急促慌张的语气。
“我妈妈,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医生问我们家属的意见……”
立刻,导医君思维从过年的氛围中抽离,如同紧绷的一张弓。因为我听到了一个异样凶险的词:主动脉夹层!
要命!大过年摊上这个事儿……
”紧急沟通联系转院
朋友很着急。导医君赶紧叮嘱他冷静,迅速询问具体情况。
凌晨四点,朋友77岁的老母亲突发胸痛,起初担心心梗,赶紧联系医院。
到医院,诊断明确:老人并非心梗而是主动脉夹层,并且是更为凶险的A型主动脉夹层。
医院没有立即手术,和家属商量方案。朋友自然对专业救治不甚了解,于是打来了电话急吼吼咨询。
说实话,导医君从事这行业以后,就成了周围许多朋友的“健康顾问”,朋友或家人有个小病小灾的,都习惯先来问问导医君。
这么多年,遇到的疾病千千万,但主动脉夹层却不常见!偏偏,这还是个无比凶险的疾病。
“致死率极高的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血管疾病,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主动脉血液将主动脉血管内膜撕裂了一道口子(血管外壁未破裂),动脉血冲进血管缝隙,使得血管内膜中膜分离,这种被血液冲击而形成的空间叫做假腔。
这些被血液撕裂开来的假腔并不牢固,一旦外膜破裂动脉血喷射而出,患者将在极短时间内猝死。
其中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对血管产生损害,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如果斑块破裂,就会导致血管内膜受损、撕裂。
为明确病情,导医君问朋友要来了检查报告,迅疾转发给心内科的医生朋友并致电告知。主任第一医院一致的意见:这是一个非常凶险的A型主动脉夹层,撕裂口离心脏的位置非常近,需要立即手术!
无锡医院医院杨光院长非常擅长主动脉夹层手术,而且笃定的是这个春节杨光院长没有离开无锡,这让导医君有了些底气。
没有半点犹豫,导医君立马拨通了杨光院长的电话。
杨光院长言语铿锵又有温度,言简意赅:患者若是转运,医院等。
有希望!
导医君立即给朋友去电话,让他办理转院手续。电话那头朋友还在犹豫,导医君着急了,明确两点:
01
病很凶险,拖下去很可能人就没了!
02
听我的,赶紧转院,还有生还希望!
朋友最终还是听从了我的建议,即刻去办理转院。一会儿就收到他的信息:已经在转运路上。
杨光院长收到信息即刻回复:医院绿色通道已准备就绪!
万幸转运途中顺利。
上午10:20分,朋友发来消息,老人已安全转运到医院手术室,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病情最不可控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此时距离第一个电话一个小时不到。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沟通顺利,对接及时,从导医君接到第一个求救电话到老人上手术台,整个过程非常紧张,最大程度上争取急救时间。
等待的过程是令人焦灼的。下午四点,杨光院长亲自手术相当成功,老人暂时已脱离生命危险。
整场手术,杨光院长只说是“有惊无险”,最关键的主动脉根部和弓部置换只用了2小时,除去术前准别以及麻醉的时间,后者都是因老人凝血功能太差,医护团队观察,等待创口止血,最后才能关胸。
杨光院长说得风轻云淡,但据导医君后来了解,老人病情其实相当严峻!而且术后留观在手术室期间,还取出了不少血栓。
当天全程负责麻醉的朱怀利医生和我说,“幸亏你们坚持要求转运院,再拖下去的话,命都没了!”
朱怀利医师介绍,老人被送来的时候血压已经非常低了,途中靠升压药维持血压,生命指征告急。
开胸后发现,血液在假腔里凝结了很多血栓,已经开始渗透到心包腔,已经出现心包填塞!
还好,抢救及时。
在八个多小时的手术室时间,作为麻醉医生,朱医师全程监护老人的生命体征,谨防各种意外。
老人下手术台后转入ICU。巧的是,朱医师的爱人就是ICU的主管,朱医师及时安抚我们焦急担忧的情绪:“放心,ICU团队会认真负责看护每一位患者的。”
从通知患者到患者术后护理,杨光院长团队里每位成员都在尽职尽责,满腔热情地奔赴,令人动容。
术后护理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朋友母亲此前一直热衷于吃保健品,去年体检时候的数据其实已经显示有出现肝损,但是当时没有足够重视。
最最“要命”的是,老人的血压有时候高到/,但是因为“不痛又不痒”,经常不吃药,却积极的照着电视练“降压操”,加剧了病情的恶化,这其实是这次意外的最直接因素。
大手术后第二、第三天,肝损伤的原因加之大手术的创伤应急机制,老人胆红素直接飙升至μmol/L,创口也愈合得比较慢。
为此,导医君另外协调医院肝科陆忠华主任参与会诊。年初四中午,陆主任医院,与心内科、肝病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科、护理科人员共同会诊讨论。
此后几天,专门建了一个联合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