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年前我在急诊轮科的一个病例,当时临近我下午值班下班,外科急诊来了一个上腹部疼痛的42岁中年男性,当时呻吟不止,并觉有腰背部酸痛。外科医生体检后没有发现明显的腹部异常体征,就叫急诊内科医生会诊,当时我已经交班给另外一个医生,也就下班了。
晚上正好回心内科病房有事,值班医生说急诊收了一个考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治疗上很不配合,我在病房门口张望了一眼,竟然是急诊那个腹痛的患者,还在床边走动(尽管有监护仪器的导线挂在身上)。据说他是一位*府干部,平时规律锻炼,来急诊科前还在游泳,游着游着感觉腹部疼痛明显,以为是“岔了气”,但疼痛实在难忍就去了急诊科。
当时外科及内科医生都很警惕,给他做了相关检查,发现双上肢血压都高,但两边差别较大,进一步做了胸腹部的增强CT,发现局限的“主动脉夹层”(仅降主动脉部位)。
这个疾病可是非常凶险,不进行积极治疗随时可能死亡,当时我们分院还没有处理主动脉夹层的介入和外科手术条件,同这个病人一说情况,建议他即刻去我们总院进行手术治疗,他死活不信,以为医生是“忽悠他”,急诊进行了降压止痛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他就要回家。
苦口婆心,好说歹说,签字拒绝转院手术后,收进心内科病房进行“保守治疗”,无外乎是降血压、降心率、绝对卧床休息等等,到了夜间腹痛及腰背部酸痛基本消失,他考虑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准备天一亮就回家,甚至不顾劝阻,在床边走动。
次日我在急诊科上夜班。临近上午下班时我又回到心内科拿东西(在外轮科时,心内科可是我“娘家”),顺便问起那个主动脉夹层的病人。同事们立马“炸开了锅”:一大早他就在病房大吵大闹,要求出院,说自己平时没有任何不舒服,不抽烟、不喝酒、勤于锻炼,就是游泳岔了一下气,被你们医院,还以随时死亡相恐吓,“老子”就是马上要出院,死不了。
医生和家属怎么劝说都没用,差点就要在病房打砸或对医护人员动手了,最后自己强行拔掉监护,大义凛然、豪迈大步,医院回家(家属无奈签字自动出院)。同事们也是非常担心,只有祝他好运吧,同时觉得即使这次侥幸“没事”,他这样的脾气早晚会“害死他”。
果不其然,我晚间在急诊科接同事下班时,上一班医生就提到下午来了一个病人,中午突发剧烈背痛,紧接着就基本失去意识,送来急诊一问,是早上才从心内科自行出院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后急忙送到总院去了!一看姓名,果然是那个病人!看来这次凶多吉少了。
两天后,同总院急诊科了解到的情况是,当天下午到急诊复查CT,主动脉夹层已经扩展到升主动脉近主动脉窦处了,心胸外科急诊上台手术,结果在准备体外循环时,心脏停止了跳动,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事情过去了十二、三年了,现在想来仍然非常遗憾。主动脉夹层凶险异常,现在的治疗成功率比以前有极大提高。医生和患者的互相尊重和信任是战胜它的关键;但病人之所以“豪横”,同他的暴脾气有关,也与他的知识盲点不无干系。这样看来,在医生,医学、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必不可少,并且一定要送达、想办法“灌输”。
另一方面,在大众,多接触一些医学健康知识肯定不会吃亏,可以提高警惕、保卫健康。当然要有个度,避免草木皆兵、杞人忧天——而恰当的科普也可以帮助调整这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