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夹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学堂0岁到岁的称谓有诗情雅意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什么时候才是人生中最好的阶段

有人说,是天真的孩童

有人说,是青春奔放的20几岁

也有人说是享受天伦之乐

坐着摇椅慢慢摇的老年

但不管何时,都是

在羡慕未到或是怀念逝去的年龄

现在人们说年龄,都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那么古代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的呢?

幼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0岁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我们初见世间,眼神清澈,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和善意。这是一种美丽的稚嫩。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2--3岁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今天,人们仍常常用“孩提时代”形容自己的童年。

那时我们在父母怀中牙牙学语,路不会走,话也说不清,但我们却渴望用自己的心去靠近这个世界。

3--10岁

垂髫: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

总角:古代幼童(八九岁至十三四岁)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九龄:为9岁。

*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诗经》里,“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两小无猜,年幼的感情也许不成熟,却饱含美丽诗意。

与有情人做快乐事,不问是劫是缘。这是年少特有的率真和勇敢。

少年

你有那么好的年纪

为什么不笑得更好看些

12-14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古代的女孩从12岁开始便可以戴发饰,装扮自己。

从古至今,青春都是一个爱美的年纪。处于这个年龄的女孩,穿着不华丽,眉眼也尚且稚嫩。

清秀的面容、灵动的眼神,就是生活给她们最珍贵的礼物,任何浓妆艳抹都不能比。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舞象之年:古代男子十五至二十岁的称谓。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15岁,在今天是读初中的年龄。这是一个吸收知识的年纪,同时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叛逆”年纪,往往内心未曾成熟,却又急于成熟。

但正因为有了这个“兵荒马乱”的阶段,我们才能在磕磕碰碰中成长。

无论是变换发型也好,是“叛逆”也好,这都是一种对青春的梳理,一种走向成熟的象征。

青年

去做那些你不敢做的事

16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

20岁

花信年华:指女子20-25岁,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范成大诗云:“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诗人为了一睹花开时刻,生出击鼓催花的念头,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们怎么反而把大好年华看成人老珠*?

无论是什么年龄,都要对自己的美有自信。你本来就很美。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冠”。

“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血气方刚,而仪式,正是要提醒他们,今后人生,无论跌倒或撞的头破血流,总要无愧于心,无怨无悔。

成年是人生的一道坎。从此,你要做自己的斗士,做自己的保护伞,挡着、扛着、分担着,靠自己的力量走向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多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从此“三十”就成了中国人衡量男儿是否有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古时的男子比今天成家立业得早。他们15、6岁即可婚娶,20几岁就儿女绕膝,不到40岁便不乏儿孙满堂,所以三十而立,在那个年代算是应当之事。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30岁,生活有着无限的可能。

中年

中年以前不怕

中年以后不悔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会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也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40岁,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浮躁,懂得一心一意,懂得用心经营,这是成熟。

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无时无刻不想着买买买,而是有了自己的标准和格调,这是品味。

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四处漂泊,有家人、有陪伴,有依靠、有温暖,这是满足。

所谓不惑,不是一切看透,不是早早服老,而是融会贯通,一切恰到好处。

最好的年华,不要说老。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有人说,50岁是老年中的童年,是老年中的学前班。不论此时身处什么位置,拥有多少名利,正是因为年过半百,才更要有一种“清零”的智慧。

对周围的一切,微微一笑,云淡风轻,花开花落。半生摸爬滚打,风雨兼程,生活夺走的,岁月会重新馈赠。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晚年

闲品诗酒禅茶

重温似水韶华

60岁

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但又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平静之中有着活泼和聪敏,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

到这个境界,当是镇定自如,波澜不惊,可以举重若轻了。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孔子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指人到60岁了。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无论是乐享天命,安宁度日,还是重新拾起年少时的梦想,再“燃烧”一回,都已经无所束缚,因为已对生活看得通透。

天增岁月人增寿,总有智慧在心头。

60--70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从心之年: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9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岁以上

期颐: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茶寿:指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岁。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据说一次千叟宴上,乾隆皇帝为一位岁老人作一对联,上联是: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纪晓岚对下联是: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

其实,人生每一阶段都是美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酸甜苦辣的混杂,也让每一个年龄都显得美好而珍贵。而古人赋予雅致有趣的年龄称谓,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年龄的含义。从呱呱坠地到波澜不惊、乐享天命的白发之时,涵盖了一生的智慧。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