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夹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争分夺秒医生护士是这样抢救生命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60124/4763965.html

4月17日,急救车将医院转送至中山三院。他有高血压、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此次因剧烈的胸痛就医,在外院已被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被称为不定时炸弹,患者往往病情重且发展快,死亡率极高,超过50%的患者在主动脉夹层的急性期死于心包填塞、内脏缺血。

4月23日晚,一名患者被送往中山三院急诊科

(图文无关)

小编就此机会,探访林大哥的救治路线,带你了解医务工作者们日常真实的工作状态。

1

危急重症患者,医务人员争分夺秒

4月17日中午约12点,救护车停靠在中山三院急诊门前,医务人员将他安置在急诊抢救室。急诊科医生刘智勇仔细诊察后,控制患者血压、心率的同时,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张扣兴,并通知心胸外科前来会诊,几位专家即刻商讨,为患者制定了合理救治方案。此时,张扣兴、张永标、刘智勇等人已经脚不沾地地忙碌了整个上午,当天,急诊科有一名心脏Ⅲ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在安装起搏器,还有一名心梗病人在抢救,整个上午他们没来得及喝一口水。

急诊医务人员工作中

刘智勇所在的中山三院急诊科,年度急诊量全广州排名第一,全年接诊心源性胸痛患者多例。刘智勇和其他急诊科的医生一样,上班的时间是6天一个轮回:第一天早上8点工作到下午6点,第二天在抢救室早上6点到下午3点,第三天晚上6点到深夜12点,第四天晚上12点到早上8点,接下来调整一下混乱的生物钟,修整两天,遇到节假日,科室会增加一个人手值班。刘智勇坦言,生物钟的调整非常困难,有时需要使用药物入睡。

夜间和节假日是急诊量高峰期,越是休假时间,急诊越忙碌。急诊科主任张扣兴说,在急诊科工作,时间是按秒计算的。急诊的医护人员都非常辛苦。但是,在急危重症患者面前,不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救治林大哥这样的患者在急诊科是每天都要面对的事。

急诊科休息室放满水杯,小编所在的一个小时内未见有人前来喝水

几分钟后,心胸外科医生*帅赶到急诊科参加会诊。他查看了患者资料,就患者初步的诊断情况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

下午15:30,病人心率达标,放射科CT室医生石健强为林大哥优先做了急诊冠脉CT检查。放射科重建组的医生陈文宽为其紧急进行了图像后处理,诊断组医生何晶玲、姜航根据后处理图像出具诊断报告,评估患者心脏相关情况,为心脏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姜航所在的诊断室里从来不缺少加班的医生。为了缩短普通患者预约检查时间,医生护士们不断在已经增加班次的基础上再增开工作班次。据年统计数据,中山三院放射科年检查量同比增加约10%,其中,CT量增长超过20%。MR更是从早上六点开机,直到凌晨一点。前台的接诊护士、操作设备的医生们要坚持工作到机器关机的那一刻。

放射科医生工作中

2

一定要让他坚持到手术那一刻

下午16:00,林大哥转入心胸外科,直接进入重症监护室。避免林大哥主动脉夹层破裂,让他坚持到手术的那一刻,这是接下来所有工作的核心。

*帅在从急诊会诊返回后,已经跟科室主任、主刀教授马少鸿汇报了患者的情况。林大哥转入后,马少鸿再次与患者家属沟通了手术方案。

马少鸿、*帅与心胸外科护士长梁骊敏、体外循环师彭成江各自分工,分别与手术麻醉中心、输血科等联系,为手术做好方案、人员、物资等的一切准备。

接到心胸外科急诊手术的电话后,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罗刚健及护士长刘慧对科室人员的排班重新进行了调整,18日当天原本所有的手术室也都已经排满了手术,他们协调其他科室将非紧急手术适当调整,腾出了一间符合心脏外科手术要求的手术室。

手术麻醉中心团队合照

下午17:30后,已经下班,超声科医生林慧完成住院部部分紧急的超声检查工作后,来到患者床前,为患者做了床前B超检查,完成患者手术前心脏情况评估。当天,林慧所在的超声科全员马不停蹄,天河院区总计超声检查达人次,其中为近名急诊病人完成超声检查。

超声科主任郑荣琴教授工作中

下班后,输血科主任刘相富也接到了心胸外科的电话,需要配合准备多种成分血,其中需要准备较多血小板。血小板保质期只有5天,院内及血站库存都很少。经过沟通,刘相富向血站争取到一个单位,又从院内其他科室协调安排了一个单位。第二天一早,手术开始前,她再次紧急从血站申领到一个单位送往手术台。

于此同时,病人所在的心胸外科ICU,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安全。ICU护士张李珏说,我们必须密切监控患者一切指标,从计算到毫克的用药,到患者情绪、病床环境,确保患者血压平稳、确保夹层不要破裂大于一切,否则患者将失去手术机会。

3

我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团队

4月18日早上7:00以后,心胸外科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往手术麻醉中心,详细的交接询问之后,7:45进入手术室。

本次手术是复杂的四级高难度手术,对所有参与者都有较高的要求。麻醉科需要3位麻醉医生、4位手术护士配合心胸外科的4位手术医生、2位体外循环医生的工作。

麻醉医生工作中

手术麻醉中心参与手术的护士庞慧燕回忆,“为了避免主动脉夹层破裂,我们五六个医务人员一起,像抱婴儿一样将公斤的患者轻抬轻放,移上手术台。”

手术麻醉中心医生姚伟锋带领其余3名麻醉医生,开始为患者麻醉。心脏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很高,麻醉过程必须平稳,麻醉状态下,患者血压、心率控制要求十分严格。在可视技术的辅助下,姚伟锋等人一次性完成气管插管,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等也很快完成,操作熟练而谨慎,确保对病人的刺激降到最低。

庞慧燕(左)和姚伟锋(右)

45分钟后,林大哥稳定地进入麻醉状态。医生们通过食道超声技术为他进行了术前的最后一次超声检查,明确探查到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主动脉弓的位置,为开胸手术方案做最后一次确认。

约上午九点,马少鸿教授和助手*帅在体外循环医生彭成江的配合下一起为患者建立了体外循环,手术正式开始。在完成主动脉根部成型及升主动脉置换手术步骤后,在彭成江的配合下患者逐步进入鼻咽温25℃的深低温停循环脑灌注状态,这是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关键步骤,此时体循环血液停止流动,一般来说,这个时间必须控制在45分钟内,这对于患者来说才是相对安全的。

计时开始。马少鸿教授与助手*帅、器械护士庞慧燕等人熟练配合,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放置了降主动脉象鼻支架,一针一针地细心将人工血管、降主动脉及支架吻合在一起,并确定吻合部位无明确出血,以确保下半身及脊髓血流恢复正常。

马少鸿教授团队手术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都紧张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