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夹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终究是梦一场 [复制链接]

1#

我独酌山外小阁楼

听一夜相思愁

醉后让人烦忧

心事难收

……

1

精巧的糕点和温润的酒水摆放在茶几上,在垂帘后,一歌女正坐着弹奏着古琴,若有若无地低吟着,晚风习习,男子踱步在亭子前,手指与酒杯慢慢敲打着节奏,双目所及之处,水波盈盈,良辰美景甚妙。只是,有人的心思飘向了不知处……

琉璃城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城,虽然地寡人稀,但坐落于大陆沿海处,倒也没有多少外人进出,少主竹笙自幼随着城主游走城内及周遭的风景,对城内的人家和山里的住户了如指掌,城内不乏茶楼舞姬,百姓都是奔着茶馆里说书的瞎子听书去的,锦衣玉食的他偏偏对那歌女的故事感兴趣,因为,她喜欢在弹唱之后,悄悄地擦拭眼角的泪。这大概也是吸引小孩子注意的一个点吧。

又一次地来到这家茶馆,竹笙的出现让店老板立刻把那歌女叫出来迎接贵人,按照老规矩,一壶清酒,一叠花生米,一盒糕点,配上歌女的琴音,是一番放松消遣的方式。

阁楼的晚上不那么喧哗,这也是竹笙选择晚上听曲的原因,不过在今天,他是带着问题来的,对于好奇心满满的他,什么事情都值得一探究竟。

古琴再一次随着风声奏起,珠帘带着铃铛,清脆的响声和悠远的琴声到很是般配,歌女的声音偏向于柔韧,烟熏嗓和着琴,一曲唱罢,竹笙忍不住问道:“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很久了,为什么你对古琴情有独钟?听掌柜的说,你琴技样样精通,只独爱于它。”那女子正要再弹奏一曲,许是第一次有人问这种问题,手指慌乱中拨乱了几个音,清脆又是沉重。

“我叫竹笙,如果介意的话,那就当我没问好了!”吃着桂花糕的竹笙听出女子的诧异,急忙解释了一番,虽然今年不过13岁,但身份使他比一般小孩子要成熟得多。

歌女平复了古琴发出的低吟,端坐在珠帘后,用柔和的声音慢慢地说:“少主是询问奴婢故事的第一人……”

2

在路遥马慢的时代,有人说,一生只够爱一人。

歌女换作婕染,自幼在琴坊生活,听她的师傅说,自己是孤儿,是放在琴坊外的圆柱下被发现的,承蒙师娘的照顾,才得以长大成人。在琴坊氛围的引导下,婕染长得聪明伶俐,各种乐器在大家的教导下,样样精通。豆蔻少女谁不怀春,那个时候,女孩送男孩香包、男孩送女孩玉佩即是两情相悦的表现。

婕染的豆蔻年华遇到了那个束发少年,他叫沫弦,是琉璃城大户人家的少爷。在琉璃城中,并不存在着职业歧视亦或是门当户对的观念,男女的恋爱洋溢着自由青涩的味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恋人到处都是。

沫弦和婕染两个人的相遇源于沫弦的父亲在其他城镇做了好大一笔买卖,便大作宴席,请城内的商户前来做客,顺便请琴坊到他家演奏助兴。同行间宴会在少年眼里乏味无趣,小公子独自打着花灯,到琴坊落脚的地方四处看看,好奇的他在乐器摆放的地方找到了一把古琴,双手一拨,沉闷无比。他正要把琴随意放下,门外的影子被月光拉的老长,这是他们的初见面。

婕染第一次出琴坊弹曲,天不怕地不怕,用稚嫩的声音学着师娘的样子,叉着腰说道:“你是何人,谁允许你动我的琴?”平日里可没人敢这么跟沫弦讲话,家里的仆人谁还不是轻声细语的,生怕少爷发脾气而触怒老爷怪罪。这一声,说来奇怪,自己居然没有生气的意思,倒也激起了沫弦对她的兴趣。

沫弦假装镇定的样子也让婕染有几分憋笑,没想到模仿师娘的样子还能吓到眼前这个人,可神气了。婕染大着胆子说:“你手中的那把琴是我最喜欢的,你把他碰坏了,可要怎么赔我!”人小声还挺大,沫弦笑着说:“我家有的是钱,大不了我重新让人做一把给你得了,用得着对我大呼小叫的吗?”说着说着,还装模作样地甩了甩袖子,“要不,你现在弹一曲给我听听,我让爹爹用上好的红木给你再做一把?”少年的眼神清澈不惨杂质,月下,两人坐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一人弹琴,一人打着节拍,场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3

那一晚的偶遇,让两个人有了友情的关联:那可是婕染第一次给陌生人弹奏古琴,想想都觉得很美妙;那也是沫弦第一次被人说教,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些时候,友情也是要有一定的磁场吸引的。

自打那个被月光打破宁静的夜晚,两个人的联系再也没有断过。每天清早,沫弦不用别人叫醒,鸡鸣时分便起来更衣读书,用过早膳后又到账房处学习记账的方法,巳时他便带着几个小厮出门,一路哼着小曲到琴坊找婕染给他弹奏古琴,或是静静地站在门外听着婕染练习新的曲子和其他乐器。直至天黑时,小少爷才在小厮的催促下慢慢离开。

日子是一双藏在情愫暗生的双手,在两人恍惚之间,花落影移。婕染已到桃李年华,沫弦也是弱冠之年,两人的情谊在这几年的磨合中,早混入了朋友关系以上的情谊。这些年,琴坊的名声越来越大,师傅和师娘每日都辛勤于教导歌女们练习新曲子,在各大茶馆、酒楼、大户人家演出,婕染作为琴坊的招牌,也游历与琉璃城的各处,古琴作为她的拿手好戏,自然也被百姓熟知。

沫弦在婕染20岁生辰送了她一把红木做的古琴,上边的琴弦用极好的丝质制成,手感光滑,琴声不含杂音,是上成品,在琴面上,刻着一痕诗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两个人在琴坊的阁楼内,一个弹唱着相思之曲,一个在书桌前托着下巴题诗作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两个人在一起的画面,是整个琉璃城少男少女羡慕的模样,就连双方长辈也都很是认可,佳人终有归期,是所有人都期待的结局。

4

两个人的年龄不断增长,换作是旁人,早就成婚生子了。只是结局总是人算不如天算。

婕染的师傅多次向沫弦父亲提出两人的婚事,总是被他父亲用各种理由堵塞着。直至有一日,师傅撞见一马车停在沫家门前,锦衣着身的一对夫妇有说有笑地说着:“咱家女儿算是苦尽甘来了。”才知晓沫弦家自幼和隔壁城镇一户人家定下了娃娃亲,本是两家在酒桌上的玩笑话,放倒时那家的女儿一直在心中念着,至今未婚配,还落下了病根,是心疾。每每思念过度,便茶饭不思。迫于救人和懊悔的心情,沫家答应了这桩让人哭笑不得的娃娃亲,张罗着何时迎娶进门。

沫家公子即将大婚,这小城的街头巷尾早就传遍了。城里人的言语早就像那柳絮一般饶人,更多的是叹息,良人无良结……

婕染无心地弹着琴,纤手与琴弦不断来回摩擦,凄然悲切的音响最终在“啪哒——”声里结束,划破的手指流出鲜红的血液,像那血色蔷薇,别样的凄美。见师傅摇着头走进房间,心中早有八九分答案,她强忍泪意,苦笑着对琴说:“婕染一生是师傅师娘救来的,我不愿离开琴坊,还请师傅不必挂心……”或许两个人一开始就不应该相见。

沫家迎娶的吉日不久到来,新娘的嫁妆很是丰厚,十几个的镶金箱子从琉璃城门一路到沫家大门,喇叭唢呐昭告着女主人的到来。那一天,鸟语花香,就连琴坊内的翠竹,也绽放着淡*的花朵,真是普天同庆。

婕染终日在院里弹奏着琴,想把内心的委屈从琴音中赶走,看见那一生只开一次花的翠竹,也明白了自己和那翠竹一般,这花开了,心也就死了……

5

许幼时天真烂漫,青铜隔去岁月,这数十年的心结,半老徐娘,谁叹一段佳话泯灭……

“谁说刻苦铭心的爱情结局总是欢喜的?只不过有那几个人不愿走出来,就一直赖着,以为这时间可以再定格一次,再选择一次罢了。说多无益,倒不如看这人来人往,一并把忧愁带了去的好……”歌女一口气讲完了自己的故事,竹笙的杯中清酒也品完了,咂舌道:“这酒我还是品不出,以后会懂的,你说是吧?”

隔着珠帘相视一笑,歌女再一次弹奏着,清风明月,配上故事的味道,竹笙觉得,手中的桂花糕好像不是那么甜了,不过他也无所谓,这个年龄,提前知道苦的另一种味道,也不失是一个好事。

山外小阁楼

我乘一叶小舟

放思念随风漂流

芙蓉花又洒满了枝头

奈何蝶难留

……

一曲唱罢,水上明月依旧高挂树梢,今晚的风有一丝释怀,只愿有情人再一世的相逢,仍是少年玉树临风,而我含笑迎接。

文:晚凉

排版:今然曦

图:网络侵删

年少有风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